健康食療

哪些藥茶有助于秋季養生

下面介紹幾個中藥茶飲驗方。

1.生津代茶飲原料:青果5個(搗碎)、石斛6克、甘菊6克、荸薺5個(去皮)、麥冬9克、鮮蘆根2支(切碎)、桑葉9克、竹茹6克、鮮藕10片、黃梨2個(去皮)。

功效:生津育陰, 清熱潤燥, 治療口干咽燥, 煩渴干咳的秋燥癥;亦治溫病熱盛, 灼傷肺胃陰津, 口中燥渴, 咳唾白沫, 黏滯不爽者。

用法:煎湯代茶服。

2、桑杏茶原料:桑葉、杏仁、沙參、象貝母、豆豉各9克, 山梔6克, 梨皮30克。

功效:輕宣燥熱, 潤肺止咳。 治療秋天干燥氣候所引起的干咳無痰、頭痛發熱的秋燥癥。

用法:煎水代茶飲。

3、蘿卜茶原料:白蘿卜100克、茶葉5克。

加少量食鹽, 先將白蘿卜切片煮爛,

略加食鹽調味(勿放味精), 再將茶葉沖泡5分鐘后倒入蘿卜汁內服用, 每天2次不拘時限。

功效:有清熱化痰、理氣開胃之功, 適用于咳嗽痰多、納食不香等。

白蘿卜營養豐富, 含鈣且有藥用價值, 可清熱化痰, 配茶飲用能清肺熱、化痰濕, 稍加食鹽既可調味, 又可清肺消炎。

4、銀耳茶原料:銀耳20克、茶葉5克、冰糖20克。

先將銀耳洗凈加水與冰糖(勿用綿白糖)燉熟;再將茶葉泡5分鐘取汁和入銀耳湯, 攪拌均勻服用。

功效:有滋陰降火, 潤肺止咳之功, 適用于陰虛咳嗽。

銀耳配冰糖可助滋養潤肺、止咳化痰之力, 配茶葉取其消痰火于利濕之中, 兼有消炎之功效。

5、橘紅茶原料:橘紅3--6克、綠茶5克。

用開水沖泡再放鍋內隔水蒸20分鐘后服用。

每日1劑隨時飲用,

有潤肺消痰之功。

功效:有理氣止咳之功, 適用于秋令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之癥。 橘紅宣中理氣, 消痰止咳。 茶葉有抗菌消炎作用, 以此二味配制, 對咳嗽痰多、黏而難以咯出者療效較好。

1、糖茶。 茶葉2克, 糖10克, 放杯中用開水沖泡5分鐘可飲用, 每日飯后一杯, 有和胃暖脾、補中益氣之功效。 適用于大便不通、小腹冷痛、婦女經痛等癥。

2、鹽茶。 茶葉3克, 食鹽1克, 開水沖泡7分鐘可飲用, 每天4--6次, 可明目消炎、化痰降火。 適用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癥。

3、姜茶。 茶葉7克, 生姜10片, 將去皮的姜片與茶葉煮成汁, 飯后飲服, 可發汗解表, 溫肺止咳, 對于流感、傷寒、咳嗽頗有療效。

4、醋茶。 茶葉3克, 陳醋1克, 先將茶葉用開水沖泡5分鐘, 濾去茶葉, 加陳醋, 日服3次, 有和胃止痢、散淤之效。

可治療牙痛、痢疾、小兒蛔蟲腹痛等癥。

5、蜜茶。 茶葉3克, 蜂蜜2毫升, 飯后以溫開水沖飲一杯。 有止瀉養血、潤肺益腎之功效, 適宜便秘、脾胃不和。

6、粥茶。 大米100克, 茶葉6克, 先將茶葉用沸水沖泡6分鐘, 濾去茶葉, 加淘凈的大米煮成粥, 可和胃消積。

據現代科學分析和鑒定, 茶葉中含有4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 如葉綠素、維生素、類脂、咖啡堿、茶多酚、脂多糖、蛋白質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等對人體都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和藥理作用。 用茶治病方, 如:

1、化解中毒 如誤服銀、鋁、洋地黃、奎寧、鐵、鉛、鋅、鈷、銅、馬錢子等金屬鹽類或生物堿類毒物, 飲濃茶, 可使茶葉中的鞣酸與毒物結合沉淀, 延遲毒物的吸收, 以利搶救。

2、醫治菌痢 無論急、慢性菌痢,

飲濃茶治療都有顯著療效。 據藥理研究, 茶葉煎濃汁對痢疾桿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

3、治急性腸炎 飲食不潔而致腹痛腹瀉, 可泡濃茶一杯飲之, 如腹瀉仍然不止, 用茶葉15克加水煎服兩次即見效。

4、治膽絞痛 當膽結石患者膽絞痛急性發作時, 不妨飲濃茶一杯。 因為茶堿有松弛膽管平滑肌的作用, 可暫時緩解膽區劇痛, 并立即去醫院診治。

5、治帶狀皰疹 泡一杯濃茶, 冷卻后蘸細花茶末涂患處, 一日3次, 連續使用。

6、治齲齒 飲茶時茶水含在口中片刻, 浸潤牙齒, 每天10余次, 可有效地防治齲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