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耳病不早治警惕7種聾:聽神經瘤 中耳癌

小夥耳朵流膿6年,居然只是吃吃消炎藥,結果造成中耳炎併發腦膿腫,差點喪命;吳阿姨多年聽力下降、有耳鳴,不以為意,直至出現面癱並加重才上醫院,摘除“搗亂”的聽神經瘤保了命,面癱卻治不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的報告,全球有3.6億聽力殘疾人,占全球總人口的5.3%。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吳佩娜說:“耳聾沒得治”的說法早就過時了,隨著生物醫學快速進步,目前大部分的耳聾疾病可以通過醫學手段干預得到治癒或改善。她提供7種耳聾疾病的臨床病例,呼籲人們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及治療耳病。

1.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病例:王先生23歲,6年前開始出現右耳反復流膿,伴有聽力進行性下降,但他一直未予重視。1個月前,王先生開始出現右耳流膿增多,同時伴有頭痛、發熱,到當地門診治療,病情未見好轉。王先生不得已才到醫院就診,經CT檢查診斷為右側膽脂瘤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併發腦膿腫,病情十分兇險。經耳鼻喉科醫生和腦外科醫生聯合進行急診手術治療,術後進入ICU進一步觀察和治療,王先生的病情才逐漸恢復。

專家剖析: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臨床常見的耳聾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的耳流膿和聽力下降,少數患者可併發嚴重的顱內感染,其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王先生的案例警示人們,即使是普通的耳科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規範的診斷和治療,也可能致命。

2.聽神經瘤

病例:吳阿姨今年57歲,6年前開始出現右耳輕度聽力下降和耳鳴,並無其他不適,便一直未到醫院檢查。3個月前吳阿姨開始出現右側面癱,並逐漸加重。吳阿姨趕緊到醫院就診,發現右側橋小腦角處有一個較大的腫瘤,遂進行了手術切除,術後病理證實為聽神經瘤。吳阿姨經手術治療後,雖然去除了可能致命的“定時炸彈”,但由於延誤了病情,面神經受損嚴重,面癱恢復不理想,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

專家剖析:

聽神經瘤是起源於聽神經的良性腫瘤,可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面癱。聽神經瘤由於生長隱蔽,易漏診,如出現單側的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和耳鳴,需到醫院進行聽力學和影像學的檢查,可及時發現聽神經瘤,並根據其大小和損害程度來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

3.中耳癌

病例:49歲的楊先生自幼患有右側慢性化膿性中耳炎,3年前右耳聽力明顯下降,並伴有耳痛,曾到當地醫院按“中耳炎”治療,症狀無好轉。3個月前,楊先生右耳疼痛加重,並出現右耳流血和右側面癱,到上級醫院檢查後診斷為右側中耳癌,由於腫瘤侵犯範圍較大,已經錯失手術治療的時機,只能進行姑息性放療和化療,並不能徹底根治腫瘤。

專家剖析:

中耳癌是惡性腫瘤,約80%的患者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早期可表現為耳流血、耳痛、聽力下降等,晚期可累及鄰近的血管和神經,甚至危及生命。由於中耳癌容易侵犯鄰近的重要神經、大血管及顱內結構,需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出現單耳聽力下降,伴有耳痛、耳流血等症狀,需警惕中耳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相應的檢查。

4.何女士今年49歲,20年前開始出現雙耳聽力緩慢下降,曾到基層醫院檢查,未發現“異常”。近兩年來,何女士感到聽力下降明顯,經常聽不清,而且還伴有耳鳴。到上級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耳硬化症,經手術治療後,何女士雙耳聽力明顯改善,耳鳴也減輕了。

專家剖析:

耳硬化症是由於中耳聽骨鏈固定導致的雙耳進行性聽力下降,耳部體檢常無異常,以手術治療為主,可有效恢復聽力。由於耳硬化症起病隱蔽,進展緩慢,容易被誤診和漏診。中年人如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雙側進行性聽力下降,建議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耳硬化症。

5.突發性耳聾

病例:林先生是一位公司職員,在熬夜加班一晚後,發現自己左耳聽力明顯下降,還伴有耳鳴和眩暈,到醫院急診,發現為左耳突發性耳聾。經住院治療一周後,左耳聽力恢復正常,耳鳴和眩暈也基本消失。

專家剖析: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突發性的感音神經性耳聾,目前認為是血管病變、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內耳損傷所致,通常於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後出現。突發性耳聾以藥物治療為主,需儘早治療,病程超過一個月者,效果往往欠佳。預防方面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緊張。

6.老年性耳聾

病例:黃伯今年70歲了,退休後常和社區內的老人一起下棋、唱歌,生活輕鬆愜意。3年前,黃伯的雙耳開始“不靈”了,與他人的交流較為費力,出門的次數也少了,脾氣也暴躁了許多。今年黃伯到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被診斷為老年性耳聾,並佩戴了助聽器,聽力得到了提高,與他人恢復正常交流。

專家剖析:

老年性耳聾是由於內耳或聽神經的退行性病變所導致的感音神經性聾,一般發生於60歲以上,是老年人致聾的主要原因。老年性耳聾雖然是生理性機能衰退現象,但由於聽力障礙導致了社會功能減退,可引起抑鬱症等心理問題。老年性耳聾的治療主要是通過配戴助聽器提高聽力,嚴重者可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7.分泌性中耳炎

病例:小宇是一位7歲男孩,近一年來,家人和老師都發現小宇變得“很遲鈍”——看電視時經常把聲音調得很大聲,與人交流都是慢一拍才反應得過來;上課時神情呆滯,經常弄不懂老師說什麼、問什麼。家人帶小宇到醫院檢查,診斷為雙側分泌性中耳炎,經治療後,小宇的聽力明顯改善。

專家剖析: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於咽鼓管阻塞導致鼓室積液和聽力下降,其主要的防治措施為積極治療鼻腔和鼻咽疾病,並使用藥物促進中耳液體吸收及排出,必要時行鼓膜穿刺抽液或鼓膜置管術,清除中耳積液,改善聽力。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如發現小兒有聽力下降的跡象,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影響小兒的聽覺及語言發育。醫學指導/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吳佩娜文/何雪華 通訊員郝黎、張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