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感覺舌頭不自在怎么辦

舌頭上有十分發達的神經分布, 并且舌頭也是活動神經十分發達的肌肉群。 所以如果舌頭在口腔中出現問題的話, 會影響到一個人口腔的正常運行功能。 但是也有人在吃東西的時候會將舌頭咬破, 甚至還會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到舌頭非常不自在。 如果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舌頭不自在的話, 有哪些緩解方法?

舌 淡

舌淡是指口中無味, 舌的味覺減退而不敏銳。 常在患者中聽到“口味淡, 吃什么都沒味道”的抱怨。 舌淡一般多提示脾胃虛弱, 消化功能不良。 舌淡一般可分為實證和虛證。

實證的口淡 常兼有口中黏膩、惡心胸悶、脘腹脹滿, 舌苔厚膩, 脈濡。 治療重點是芳香辟濁、化濕醒脾。

虛證的口淡 常兼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舌淡, 脈弱等。 治療重點是益氣健脾、和胃。

臨床上, 口淡常見于感冒、腹痛、腹瀉等疾病, 即中醫所說的脾胃氣虛、脾胃虛寒、脾虛濕困等證型。

舌淡的患者常可服用炒谷麥芽、雞內金等藥物。

口 苦

口苦是指在沒有進食或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 自覺口中總有苦味。 《內經》稱口苦為“膽癉”。 一般來說, 口苦是一個癥狀, 而“膽癉”是病名。 中醫學認為, 膽氣上溢, 口為之苦, 常常由于情志郁結, 或肝膽郁火內蘊, 疏泄失職, 才致膽氣上溢外泄, 出現口有苦味。

如果口苦的同時, 還兼有頭痛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食納減少、小便色黃、舌苔薄或薄黃、脈浮弦有力, 是邪在少陽, 治以和解少陽為主。 如果口苦心煩、口干欲飲、急躁易怒、頭暈頭痛、目赤目眩、兩脅脹痛、小便色黃、大便偏干, 這是肝膽郁熱。 如有心肝火旺, 也可見口味變苦, 同時還伴有心煩易怒、面紅目赤、小便色黃、大便偏干、舌尖紅、舌苔黃膩、脈弦數。

其病機肝膽郁熱、心肝火旺。 治療用泄火的方法為主。 對口苦的用藥, 常用苦寒燥濕的黃連、黃芩、大黃、黃柏。 苦寒的藥物常又分上、中、下而用之。 如口苦兼咽痛, 可以重用黃芩;口苦兼胃脘嘈雜泛酸水, 可以重用黃連;口苦兼大便秘結或大便溏而不爽, 可以重用黃柏、大黃等。

甜 味

口有甜味一般是指在未進甜味食物時而自覺口中有甜味。 中醫學認為, 甜味是與脾胃有關的。 在《內經》中稱為“脾癉”。 常因過食辛辣肥甘, 滋生內熱。 中醫理論認為“肥者令人內熱, 甘者令人中滿, 故其氣上溢, 發為口甘”。 飲食過于肥膩, 導致消化功能受損時, 可出現食欲不振, 口有甜味, 舌苔黃膩, 同時口中常常有黏膩不適的感覺。 口味甜是熱證, 但又分為實熱和虛熱。

實熱的口甜 兼有口干喜飲、大便干結、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癥。

虛熱的口甜 多兼有口干而飲水不多, 并伴有氣短乏力、不思飲食、脘腹作脹, 大便可以是溏薄的或偏干的, 舌偏瘦而紅。

若是感受了外來的濕熱之邪,

蘊結于脾胃之中不能化解而上承于口, 也會出現口有甜味;一些感冒、腹瀉的患者在就診時常常主訴口中有發甜的感覺。

口甜的治療, 以芳香化濁類藥為主。 特別是藿香、佩蘭(省頭草)等。 中醫學認為, 芳香可以醒脾除穢。 在東南亞地區很多香料如沉香、豆蔻盛行, 實際上與當地氣候溫熱, 人們脾胃蘊熱有關, 是一種積極的預防為主的飲食療法。

酸 味

口酸, 泛指自覺口中有酸味, 或噯氣泛酸, 口中有酸腐氣味, 醫生診察時可以聞及。 中醫學認為, 酸味一般與肝有關。 口酸可分為虛證和實證。

實證酸味肝氣郁結不疏, 進而會影響到脾胃功能;或肝胃郁熱, 肝胃之氣上逆時也會見到噯氣泛酸, 并會伴有胃部嘈雜或隱痛,

脹滿不適, 兩脅不舒, 性急易怒, 心煩目赤, 大便干結, 小便黃, 舌紅苔黃, 脈弦數等癥狀。 治療宜清肝泄火, 常用苦寒的藥物進行治療。

虛證酸味脾胃功能虛弱造成的消化不良, 也會出現口有酸味或酸氣, 此時常可伴有脘腹脹滿、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治療宜使用甘味的藥物。

臨床上還可見到一種口酸,伴有餿味,是因積食不化所致。表現為舌苔厚膩,全身可有脈滑、腹脹、噯氣等癥狀。這類患者常有明確的暴飲暴食史,除了口氣酸餿外還伴有大便腐臭,稱“臭如敗卵”。治療的重點是消食導滯。

咸味與澀味

口咸是指未進食而自覺舌上有咸味,或口中唾液味偏咸。中醫學認為,咸味是腎的本味,一般與腎有關。若出現口有咸味可考慮腎虛。這類患者常常伴有面色偏黑、耳鳴、腰酸、膝軟、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等癥狀。口咸根據伴有癥狀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

腎陽虛的口咸常常伴有腰酸腿軟,乏力,頭暈面白,四肢不溫,夜尿頻數,舌質淡胖,脈沉細。對腎陽虛的患者,治療重點是溫補腎陽,臨床常用腎氣丸等。

腎陰虛的口咸常伴有腰酸腿軟,乏力,耳鳴口干,五心煩熱,舌質偏紅而瘦。對腎陰虛的患者,治療的重點是滋陰降火,用大補陰丸等。

無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的患者,服用補腎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會有明顯的改善。

口澀是指舌上有吃過生柿子般的澀感,常與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無痰、身熱等癥狀同時出現。澀味主要是由于燥熱傷津,津液不足造成的,診察舌苔也常可見到舌面干燥、粗糙,或是舌苔有裂紋等表現。

此外,如果過多服用溫熱或燥性的藥物、食物,也會出現舌有澀味的癥狀。

舌麻與舌膩

舌麻是指舌體有發麻的感覺或舌體感覺遲鈍。舌體感覺麻木多提示血虛、痰壅或肝風內動之證。血虛充養不足則會舌體麻木;痰涎壅阻經絡則會舌體強硬,活動不利;肝陽偏亢,肝風內動則會出現舌體麻木、震顫,有時也兼見語言含糊或吞咽功能障礙。一般出現舌體麻木癥狀多見于中風先兆。

舌膩是自覺舌上黏膩不爽,常伴有口中唾液過多,口味異常(如口有甜味、苦味、淡味等)。舌苔厚膩等癥狀常可見于消化不良等病癥。中醫學認為,產生這種異常舌覺的主要原因是濕濁、痰飲、食積內停,因而出現舌苔厚膩,不思飲食或食不知味,脘腹脹滿,大便黏滯不爽,或大便溏薄,小便渾濁。根據舌苔、脈象、癥狀辨證論治,其治療重點是用芳香類的藥物,辟濁去穢、通大便、利小便、化痰濕等。

灼熱疼痛

舌有疼痛、灼熱感,常與舌尖紅赤、破碎,口腔潰瘍等同時出現,提示體內有熱。火熱內盛上炎于舌,即出現舌體灼熱疼痛。若是心火熱盛上炎的實熱癥狀,則可見舌尖紅赤、灼熱劇痛、口腔潰瘍、小便黃赤等癥狀;若是陰虛火旺的虛火癥狀,也可見到口腔潰瘍,但其紅腫熱痛癥狀一般不嚴重,口臭、舌紅、大便干燥、小便黃的癥狀也不明顯。

對實熱的舌紅、舌痛、舌熱,用一些清心火、瀉實熱、利小便的藥物,如木通、蓮心、燈心草等;對虛熱的舌紅、舌熱、舌痛,宜用養陰的藥物,如西洋參、生地、玄參等。

臨床上還可見到一種口酸,伴有餿味,是因積食不化所致。表現為舌苔厚膩,全身可有脈滑、腹脹、噯氣等癥狀。這類患者常有明確的暴飲暴食史,除了口氣酸餿外還伴有大便腐臭,稱“臭如敗卵”。治療的重點是消食導滯。

咸味與澀味

口咸是指未進食而自覺舌上有咸味,或口中唾液味偏咸。中醫學認為,咸味是腎的本味,一般與腎有關。若出現口有咸味可考慮腎虛。這類患者常常伴有面色偏黑、耳鳴、腰酸、膝軟、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等癥狀。口咸根據伴有癥狀可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

腎陽虛的口咸常常伴有腰酸腿軟,乏力,頭暈面白,四肢不溫,夜尿頻數,舌質淡胖,脈沉細。對腎陽虛的患者,治療重點是溫補腎陽,臨床常用腎氣丸等。

腎陰虛的口咸常伴有腰酸腿軟,乏力,耳鳴口干,五心煩熱,舌質偏紅而瘦。對腎陰虛的患者,治療的重點是滋陰降火,用大補陰丸等。

無論是腎陰虛還是腎陽虛的患者,服用補腎藥物治療后,臨床癥狀均會有明顯的改善。

口澀是指舌上有吃過生柿子般的澀感,常與口干舌燥、干咳、少痰、無痰、身熱等癥狀同時出現。澀味主要是由于燥熱傷津,津液不足造成的,診察舌苔也常可見到舌面干燥、粗糙,或是舌苔有裂紋等表現。

此外,如果過多服用溫熱或燥性的藥物、食物,也會出現舌有澀味的癥狀。

舌麻與舌膩

舌麻是指舌體有發麻的感覺或舌體感覺遲鈍。舌體感覺麻木多提示血虛、痰壅或肝風內動之證。血虛充養不足則會舌體麻木;痰涎壅阻經絡則會舌體強硬,活動不利;肝陽偏亢,肝風內動則會出現舌體麻木、震顫,有時也兼見語言含糊或吞咽功能障礙。一般出現舌體麻木癥狀多見于中風先兆。

舌膩是自覺舌上黏膩不爽,常伴有口中唾液過多,口味異常(如口有甜味、苦味、淡味等)。舌苔厚膩等癥狀常可見于消化不良等病癥。中醫學認為,產生這種異常舌覺的主要原因是濕濁、痰飲、食積內停,因而出現舌苔厚膩,不思飲食或食不知味,脘腹脹滿,大便黏滯不爽,或大便溏薄,小便渾濁。根據舌苔、脈象、癥狀辨證論治,其治療重點是用芳香類的藥物,辟濁去穢、通大便、利小便、化痰濕等。

灼熱疼痛

舌有疼痛、灼熱感,常與舌尖紅赤、破碎,口腔潰瘍等同時出現,提示體內有熱。火熱內盛上炎于舌,即出現舌體灼熱疼痛。若是心火熱盛上炎的實熱癥狀,則可見舌尖紅赤、灼熱劇痛、口腔潰瘍、小便黃赤等癥狀;若是陰虛火旺的虛火癥狀,也可見到口腔潰瘍,但其紅腫熱痛癥狀一般不嚴重,口臭、舌紅、大便干燥、小便黃的癥狀也不明顯。

對實熱的舌紅、舌痛、舌熱,用一些清心火、瀉實熱、利小便的藥物,如木通、蓮心、燈心草等;對虛熱的舌紅、舌熱、舌痛,宜用養陰的藥物,如西洋參、生地、玄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