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腫瘤也可用“營養餐”走出“食不甘味”誤區
醫學臨床研究發現, 營養不良的人群更容易發生腫瘤, 而腫瘤患者也更容易發生營養不良。 有資料顯示, 高達67%的住院腫瘤患者存在營養不良。
近日, 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方法——腫瘤營養療法, 在2017中國國際腫瘤營養學論壇和第五屆全國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學術會議上被專家特別提出, 成為與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療法並重的一線治療方法, 甚至被視為治癒慢性疾病的最終解決方案。
“腫瘤患者更加需要營養支援!”中國腫瘤防治聯盟腫瘤代謝與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普外科及腫瘤醫學中心主任石漢平教授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採訪時,
學會以科學飲食對抗腫瘤, 應粗細搭配、色彩豐富
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病率更普遍, 治療更困難;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生存期短, 不能耐受放療、化療及手術, 併發症與毒副反應也更多, 而且還存在對治療反應不敏感、影響療效。
對此, 石漢平教授呼籲, 營養支持應該成為獨立於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生物治療、支持治療、姑息治療等手段以外的一項專門治療手段,
我國腫瘤營養學自2012年誕生以來, 在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的宣導推動下, 5年來, 專委會舉辦了68場腫瘤營養療法(CNT)培訓班, 徵集了2.7萬例病例,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腫瘤患者營養資料庫。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 特別來呼籲和研究營養問題, 正是多年臨床經驗所致。 石漢平說, 腫瘤患者的營養包括家庭日常飲食及醫院的專業營養治療兩個部分。
一般情況下, 大部分人會更在意食物的口味, 而對於加工方式則很少關注。 石漢平教授強調, 一定要合理加工飲食。
“食品加工方式推薦微波爐及氣蒸,
另外, 要合理搭配穀物食品, 穀物包括(大、小、黑、燕)麥、大米、玉米、高粱、黍等, 它們含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物及多種抗腫瘤物質如酚酸、生育醇、肌醇6磷酸、木脂素等等。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 穀物的微量營養素在加工過程中很容易被嚴重破壞, 所以穀物不宜精加工, 更多地保留米糠、麥麩等。 更要提倡食不厭粗, 糧不厭雜, 粗細搭配, 吃百家飯, 品萬家菜。
深綠色及黃色果蔬植物化學物含量最為豐富。 所以, 飯桌上的顏色要盡可能豐富。 石漢平表示,
美國癌症學院推薦每日應攝入5份果蔬(相當於5只水果, 如一只蘋果, 一個橘子, 一根香蕉等, 或500g蔬菜)。
腫瘤患者吃什麼, 要講究安全和營養
有些腫瘤患者住院後, 會抱怨醫院的飯食不合口味, 經常會到醫院周圍叫外賣。 石漢平強調, 防止食品細菌污染是腫瘤患者的第一食品安全要求, 尤其在放療、化療引起的醫源性免疫抑制期間尤為重要。
石漢平表示, 食品安全準則包括:洗、分、濾、凍。 “洗”是大小便後、食品準備前、吃飯前認真洗手;認真清洗各種物品、任何接觸生肉如魚、禽及雞蛋的物品均須徹底清洗;水果、蔬菜要泡洗。 “分”是將生食與熟食分開, 家庭中一定要有兩塊砧板、兩把菜刀。 “濾”是保證家庭飲用水的清潔, 推薦使用篩檢程式。 “凍”是將食品低溫(
而保健品也會給腫瘤患者帶來極大幻想, 石漢平表示, 不推薦腫瘤患者常規補充保健品, 而是推薦以增加果蔬攝入量來補充植物化學物。
俗話說, 每餐少吃一兩口, 輕鬆活到九十九。 節食對腫瘤患者也是有一定好處的, 但減少熱卡攝入應以維持機體正常營養、正常體重為前提, 而饑餓只會導致營養不良, 縮短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
1.動物蛋白優於植物蛋白, 注意增加蛋白質。 石漢平表示, 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為0.8~1.0g/kg/d;老年人、腫瘤患者每日攝入蛋白質應該達到健康成年人的1.2~2倍, 即每天2個雞蛋。 動物蛋白質優於植物蛋白質, 不應該不吃肉。 要提倡葷素搭配(葷20%~30%, 素70%~80%), 比如1兩(50g)瘦肉含蛋白質12.5g, 1個雞蛋(50g)含蛋白質約7g。
2.白肉優於紅肉, 不主張全素。 少吃紅肉, 少吃加工肉;多吃白肉, 每週推薦白肉2~4次, 每次50~100g(1~2兩)。 值得注意的是, 少吃≠不吃, 多吃≠全吃。 石漢平教授表示, 不主張腫瘤患者全素食。
3.植物油優於動物油, 水生動物油優於陸地動物油。 多年生植物如茶油、橄欖油好於一年生植物如玉米油、菜油。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應適當提高膳食中的脂肪含量,即所謂的生酮療法。N3脂肪酸(魚油、胡桃油、亞麻籽油等)、N9脂肪酸(橄欖油)值得推薦。
預防腫瘤:戒煙、飲茶、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一個不能少
吃好了,身體就好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一定不能少。
1.戒煙越早,患肺癌危險越小。石漢平強調,據統計,60歲、50歲、40歲或30歲停止吸煙的男性,到75歲時肺癌的累積危險率分別為10%、6%、3%和2%。但對於煙民尤其是老年人斷然戒煙引起的心理及生理問題應引起注意,建議逐漸減少吸煙量、慢慢戒煙。
2.少量飲酒有助改善心血管疾病。石漢平表示,對於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腫瘤患者,可以允許少量飲酒。研究資料表明,飲酒可降低膽石症發病率,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健心益壽,有治療白血病的作用,還可減少糖尿病風險。另有研究表明,適量飲酒可能改善淋巴瘤預後,適量飲酒者肺功能更好。
但石漢平強調,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腫瘤患者最好不要飲酒,特別是頭頸部腫瘤患者一定要戒絕飲酒。比如,喝酒臉紅者每天2杯啤酒(180ml/杯),食管癌風險會增加6~10倍。
3.飲綠茶對腫瘤患者具有保護作用。綠茶是國際公認的健康飲品,其中的茶多酚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如抗炎症,抗氧化,改善代謝等。
4.動比靜好,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癌症的一級預防中至關重要,對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肺癌、子宮內膜癌均具有明確預防作用。有意識的體育鍛煉比日常及工作中的體力活動好,抗阻運動比有氧運動好,多種運動方式組合比單一運動方式好。石漢平說,適當的體力活動對所有腫瘤患者都是有益的,但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石漢平表示,成年腫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活動以外,每週應至少做5次、每次30~60分鐘的中強度及高強度的體力活動,每次45~60分鐘的中強度體力活動更好。
對兒童及青少年腫瘤患者,在日常工作及生活體力活動以外,每週應至少做5次、每次60分鐘的中強度及高強度體力活動。同時,在電子螢幕(如電腦、遊戲機、電視)前的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
“腫瘤患者的體力活動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不是強度越大越好。有研究顯示,每天超過6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會反過來增加患者的疲勞,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石漢平強調說。
維持健康體重,也是腫瘤預防的有效措施
研究證明,超重及肥胖者腫瘤發病率顯著高於體重正常者。因此,維持健康體重,既是有效的腫瘤一級預防(即減少腫瘤發生)措施,也是有效的三級預防(延長腫瘤患者生命)措施。
三級預防,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並存疾病的死亡風險,間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降低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病率,間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降低腫瘤的復發與轉移,直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還可以將乳腺癌、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0%~50%,這是任何一種藥物都無法達到的療效。
另外,腫瘤診斷時及治療後的超重或肥胖也與腫瘤的不良預後有關,因為超重及肥胖者的腫瘤控制更加困難,第二腫瘤風險升高,並存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增加。
消瘦同樣也是一個腫瘤的負性因素,體重漸進性下降或非主觀努力(如節食、減肥、運動)的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進展的重要提示。值得注意的是,體重下降的腫瘤患者預後也較差。
石漢平最後請大家記住一首預防腫瘤的“健康順口溜”:營養均衡,醫生歸田;營養不好,仙丹無效。具體歸納為:吃飯七分飽,飯後萬步走;節制餐桌糖,戒煙加限酒;蛋白要充分,脂肪要辯證;果蔬兩相宜,色彩要繽紛;重新去工作,健心又健身。
而最要避免的健康誤區是:盲目忌口,偏飲偏食;尋求秘方,餓死腫瘤;在家養病,自暴自棄;迷信保健品,亂花冤枉錢。(記者 耿興敏)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應適當提高膳食中的脂肪含量,即所謂的生酮療法。N3脂肪酸(魚油、胡桃油、亞麻籽油等)、N9脂肪酸(橄欖油)值得推薦。
預防腫瘤:戒煙、飲茶、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一個不能少
吃好了,身體就好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一定不能少。
1.戒煙越早,患肺癌危險越小。石漢平強調,據統計,60歲、50歲、40歲或30歲停止吸煙的男性,到75歲時肺癌的累積危險率分別為10%、6%、3%和2%。但對於煙民尤其是老年人斷然戒煙引起的心理及生理問題應引起注意,建議逐漸減少吸煙量、慢慢戒煙。
2.少量飲酒有助改善心血管疾病。石漢平表示,對於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腫瘤患者,可以允許少量飲酒。研究資料表明,飲酒可降低膽石症發病率,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健心益壽,有治療白血病的作用,還可減少糖尿病風險。另有研究表明,適量飲酒可能改善淋巴瘤預後,適量飲酒者肺功能更好。
但石漢平強調,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腫瘤患者最好不要飲酒,特別是頭頸部腫瘤患者一定要戒絕飲酒。比如,喝酒臉紅者每天2杯啤酒(180ml/杯),食管癌風險會增加6~10倍。
3.飲綠茶對腫瘤患者具有保護作用。綠茶是國際公認的健康飲品,其中的茶多酚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如抗炎症,抗氧化,改善代謝等。
4.動比靜好,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癌症的一級預防中至關重要,對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肺癌、子宮內膜癌均具有明確預防作用。有意識的體育鍛煉比日常及工作中的體力活動好,抗阻運動比有氧運動好,多種運動方式組合比單一運動方式好。石漢平說,適當的體力活動對所有腫瘤患者都是有益的,但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石漢平表示,成年腫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體力活動以外,每週應至少做5次、每次30~60分鐘的中強度及高強度的體力活動,每次45~60分鐘的中強度體力活動更好。
對兒童及青少年腫瘤患者,在日常工作及生活體力活動以外,每週應至少做5次、每次60分鐘的中強度及高強度體力活動。同時,在電子螢幕(如電腦、遊戲機、電視)前的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
“腫瘤患者的體力活動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不是強度越大越好。有研究顯示,每天超過6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會反過來增加患者的疲勞,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質。”石漢平強調說。
維持健康體重,也是腫瘤預防的有效措施
研究證明,超重及肥胖者腫瘤發病率顯著高於體重正常者。因此,維持健康體重,既是有效的腫瘤一級預防(即減少腫瘤發生)措施,也是有效的三級預防(延長腫瘤患者生命)措施。
三級預防,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並存疾病的死亡風險,間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降低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病率,間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降低腫瘤的復發與轉移,直接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還可以將乳腺癌、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30%~50%,這是任何一種藥物都無法達到的療效。
另外,腫瘤診斷時及治療後的超重或肥胖也與腫瘤的不良預後有關,因為超重及肥胖者的腫瘤控制更加困難,第二腫瘤風險升高,並存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增加。
消瘦同樣也是一個腫瘤的負性因素,體重漸進性下降或非主觀努力(如節食、減肥、運動)的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進展的重要提示。值得注意的是,體重下降的腫瘤患者預後也較差。
石漢平最後請大家記住一首預防腫瘤的“健康順口溜”:營養均衡,醫生歸田;營養不好,仙丹無效。具體歸納為:吃飯七分飽,飯後萬步走;節制餐桌糖,戒煙加限酒;蛋白要充分,脂肪要辯證;果蔬兩相宜,色彩要繽紛;重新去工作,健心又健身。
而最要避免的健康誤區是:盲目忌口,偏飲偏食;尋求秘方,餓死腫瘤;在家養病,自暴自棄;迷信保健品,亂花冤枉錢。(記者 耿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