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燈籠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Guǐ Dēnɡ Lo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Redcalyx Glorybower
【別名】虎燈籠、白燈籠、苦燈籠、紅燈籠、紅羊精、紅花路邊青、夜鬼燈籠、土羚羊、崗燈籠、苦丁茶、鬼點火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燈籠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 洗淨, 切段,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灌木, 高棕達2.5m。 嫩枝密被黃褐色短柔毛, 小枝暗棕褐色髓部幹後不中空。 單葉對生;葉柄長0.5-3cm, 密被黃褐色短柔毛;葉片紙質, 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 長5-17cm, 寬1.5-5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至寬楔形, 全緣或波狀緣, 表面疏被短柔毛, 背面密被黃色腺點, 沿葉脈被短柔毛。 聚傘花序腋生, 1-3閃分歧, 有花3-9朵;花序梗與苞片均密被棕褐色短毛;花萼紫紅色, 膨大似燈籠, 具5棱, 長1-1.3cm, 外面被短毛, 先端5深裂, 裂片寬卵形, 漸尖;花冠淡紅色或白色而稍帶紫色, 外面被毛, 先端5裂, 裂片長圓形, 長約6mm;雄蕊4, 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柱頭2裂。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丘陵、村旁、路邊及曠野。
資源分佈:分佈于江西南部和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或近方柱形, 老枝表面淡灰棕色、粗糙, 有縱溝及凸起的圓形皮孔, 幼枝棕綠色, 密被短柔毛。 葉對生, 皺縮, 易破碎, 完整者展平後呈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 長5-15cm, 寬2-4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或略呈波狀, 上面墨綠色, 下面灰綠色;葉柄長0.5-3cm, 密被短柔毛。 葉腋處常見殘留數個花萼, 形似燈籠並有五棱角。 花冠白色, 萼藍紫色。 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份】鬼燈籠含有赬桐烯醇(clerodol), 赬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 赬桐酮(clerodone), 赬桐甾醇(clerosterol), 甾醇(sterol), 蔗糖(sucrose), 乳糖(lactose), 麥芽糖(maltose), 半乳糖(galactose),
【性味】微苦甘;寒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止咳;解毒消腫。 主肺癆咳嗽;骨蒸潮熱;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癤腫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 治溫熱病, 骨蒸勞熱, 咳嗽, 小兒急驚風。 外用治跌打。
2.《廣西植物名錄》:根, 清熱解毒, 止咳, 祛風。 治感冒, 咽痛, 咳嗽, 肺病, 胃痛, 腹痛, 癤腫, 跌打, 風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