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屬于自己的中醫養生?
現在眾多的養生項目層出不窮, 讓消費者已經眼花繚亂, 辨不清真偽, 今天小編就借助中醫名家的提示來幫助您正確認識中醫養生:
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省名中醫王暉在前不久的一次講座中指出, 中醫養生應注重心、食、行。
中醫養生要順應四時氣候, 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綜合調養。 要調養精神, 飲食有節, 藥膳保健, 通過“形勞而不倦”的鍛煉來煉形、煉意、煉氣, 使身體“形與神俱”。 針灸、推拿與針刺養生通過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和調節機能平衡的功能來發揮其治療與保健強身作用。
養心養神最為重
王暉說, 膳食、心理和運動是中醫調治體質的三大方法。 其中, 養心養神最為重。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是中醫養生遵循的原則之一, 所以, 人們應善于自我心理調適, 保持良好心態。 他打了一個比方:與其上午蟲草、靈芝剛剛進補好,
浙江省名中醫王明如說, 生氣會直接損害五臟六腑的功能, 后果嚴重。 要想養生保健, 必須讓氣機和諧順暢起來。 遇事難得糊涂、順應季節變化、節制情感、尋找精神寄托這4種辦法來調神順氣。 閑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這5種氣最好不要生。
養生最宜個性化
市場上千篇一律的中醫養生項目并非人人適用。 王暉說, 多樣化的體質, 需要因地因人因時調治體質, 需要一套個性化的體質調治方案。
比如, 氣虛、痰濕和特稟三種體質集于一體者, 容易反復感冒且難愈,
又比如, 平和體質者養生保健宜以飲食調理為主, 戒煙限酒, 緩補陰陽作用的食物;每天做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和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積極進取。 而氣虛質者可通過食黃芪童子雞、山藥粥等健脾益氣的食物, 開展柔緩的運動健身, 應避免過度勞累, 與人多溝通調整心理, 適量飲服補中益氣湯來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