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卒中救治爭分奪秒有“三別”!

10月29日是第十三個“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主題是“戰勝卒中, 再立人生”, 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內科進行了卒中義診及健康宣教活動, 現場解答了患者疑問, 幫助患者擺脫疾病困擾。

“很多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救治時間是被‘等等看’‘ 送錯門’‘ 問問看’給白白耽誤掉了。 ”中日友好醫院的神經內科副主任、腦血管病專業組負責人及學科帶頭人劉尊敬教授在醫院卒中義診中說到。

腦血流每中斷一分鐘,就會有190萬個神經元死亡, 急性腦梗死治療的關鍵在于盡早開通阻塞血管。 多年為腦梗患者進行靜脈溶栓和動脈機械取栓,

劉尊敬發現很多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救治時間是被“等等看”“送錯門”“問問看”給白白耽誤掉了。

出現癥狀別“等等看”

中風時很多患者會有先兆, 一旦發現家人一側面部僵硬或是口角歪斜, 半邊肢體麻木無力, 說話“大舌頭”, 看東西模糊眩暈, 就要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千萬不要抱著“等等看”的心理等到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后追悔莫及。 另外, 千萬別給中風患者隨便喂藥, 有的患者出現癥狀后, 家人一量血壓發現很高, 一顆降壓藥下去, 很可能因為腦缺血加重病情, 反而更危險。

心里有數別“送錯門”

突發中風后, 很多患者常常被送到不具備溶栓救治能力的醫院, 二次轉院也讓時間白白浪費掉。 平時就要對家附近的醫院有大概了解,

哪些有“腦卒中綠色通道”, 可以進行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 要心里有數, 家中有老人或三高患者的更要讓每個人知曉。

該簽字時別“問問看”

急性腦梗死的救治目前已經有很成熟有效的治療方法, 如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 如果能在時間窗內實施, 會降低患者嚴重殘疾及死亡的概率。

靜脈溶栓或動脈取栓的風險是有可能引起嚴重的腦出血, 但發生概率均在可接受范圍, 很多患者家屬在治療簽字時會被這些風險嚇到, 擔心做不了主, 往往會打一通電話給親戚朋友咨詢, 把最佳治療時間給耽誤了。

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期。 而中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減退, 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降低,

因此極易導致腦卒中。 劉尊敬大夫建議進入冬季外出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控制好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素, 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 (楊月)

[責編: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