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眾人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坐像,
其面部給人的最大印象就是佛祖的雙眼低垂,
目光處于閉合與半閉合之間的狀態,
這就是世尊留給后人的慧眼形象,
即凈眼如明鏡,
眼色如紺青。
佛祖的那雙似閉非閉的智慧眼睛,
令一切眾生見之而樂,
它仿佛在時刻教導眾生眼神形態與禪的關系,
形象化地告誡眾生眼明不如心明的禪意和佛境。
在此,
佛祖以一種看似“閉目養神”的形象,
為我們開示了閉目漸漸進入禪境的方法。
眼睛的生理機能是視覺,
但是視覺決非肉眼的全部生理機能。
除了視覺功能以外,
眼睛還有別的功用,
如流淚、濕潤眼球(上下眼皮接觸)、表達感情、閉目沉思等。
生活中人們習慣于睜開眼睛做事情看東西,
眼睛成了外緣外境信息的主要輸入器官,
久而久之就忽略了眼睛別的特殊作用,
往往除了睡覺時閉上眼睛,
其它時間都讓它處于睜開應激狀態。
實際上,
眼睛工作時可以帶來視覺,
在它閉上的時候卻另有妙用,
閉目能帶領我們走進一片清靜空寂的世界。
閉上眼睛,
收攏心緒,
暫離外境,
脫離紛擾,
漸入禪境。
此乃佛家閉目的妙用。
閉目可以幫助人們進入禪的境界,
與此同時,
還可以在禪境中達到養生、養心的目的。
結合自己的經驗,
我以為閉目調神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閉目靜心:當日常諸事紛擾,
外境擾動內心,
俗務纏身,
頭痛腦脹之時,
找一清靜空寂、有綠色植被環繞、空氣清新的地方,
正襟端坐,
雙目自然閉合,
兩眼球下沉,
意無所念,
使心神潛入寂靜狀態;或模仿佛祖像無意識半瞇雙眼,
目不瞻視;或眼雖動,
視物無睹;或閉目手數念珠,
心意集中于手中的珠子,
如此則可心平氣和,
頭腦清晰,
漸漸進入禪境的靜慮狀態。
閉目降氣:凡遇憤憤不平或遭受屈辱,
暴躁難耐時,
要理智地控制感情,
離開是非之地,
閉目掂量一下理智被感情所控制的后果。
同時用自己的雙手食指端輕輕壓在眼瞼上,
微微揉摩,
至眼珠發熱發脹,
便覺胸膛悶塞頓開,
肝火胃氣下降,
躁怒平息,
心情和緩。
閉目咀嚼:吃飯時,
當食物被送入口中之后,
立刻閉上雙眼,
切斷來自眼睛的外境干擾,
心意集中于口腔、牙齒、舌頭和食物之間,
細心品味食物的味道,
不時還可以心中默念口中飯菜的名稱,
如:“哦,
原來冬菇的味道是這樣!”待完全將口中的食物咽下后,
才開啟雙眼,
隨機應變地夾持飯菜再送入口中。
然后重復上次的動作,
再次閉目咀嚼……直到吃飯完畢。
據個人的體會,
這樣閉目咀嚼的最大好處就是,
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口腔、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排除各種干擾而專注地吃飯,
使吃飯的效果和質量得到保證,
同時,
還可以保護視力,
讓眼睛有一個休息的機會,
做到不該它工作的時候就讓它休息,
實在是兩全其美之舉。
閉目“看風景”:冬天時節,
坐在陽臺上曬太陽,
讓冬日里和煦溫暖的陽光直射在臉上,
此時自然將雙眼閉合,
在自然的光感反應中“看風景”。
只見眼前有微微泛紅的太陽光感應(因光線透過眼皮中的血液而致),
有眼球表面沾上的微塵在隨機漫游,
有隨著閉合力度改變而變化的時暗時明的光感應。
眼前的“景色”如同漫游在茫茫宇宙之中,
令人心曠神怡。
光感應給人的感覺恰似看到無邊無際的宇宙,
眼球上隨機漫游的微塵恰似太空中的星辰。
持續閉目一段時間后,
不妨一試心生一念:感覺與宇宙中的“暗物質”互相“交流”(據天體物理學研究證明,
暗物質是宇宙中的一個大問題,
從引力我們知道宇宙中有暗物質的存在,
可是用光看不見,
用紅外、紫外、X光也都看不見。
宇宙里90%以上是暗物質,
這些暗物質是什么我們不知道。
)心在地球以外的天際太空。
雖然閉目“視而不見”,
但卻“看到了無限的宇宙”,
并“看到了渺小的人生”。
看這樣的“風景”,
使人產生一種身離世俗并融入宇宙虛空的感覺,
其樂無窮。
閉目行悅:當憂郁悲傷、失望空虛、心煩意亂的時候,
退避靜舍,
獨坐閉目,
眼珠上視,
神聚頭頂微微仰面昂首,
放松思想,
回憶以往得意歡愉之事。
閉目意弛:當事不如意,
若有所失、煩悶終日時,
閉目抬頭,
意想浩渺廣闊的太空。
或停立于高處,
俯視腳下人間萬景,
閉目心曠意弛。
閉目臥思:人的思維有三種形式,
第一為睜眼思維方式;第二為夢境思維方式;第三即為閉目思維方式。
閉目思維的時候,
頭腦處于“醒”與“睡”之間,
稱之為第三狀態,
這也是禪修的理想境界。
因此,
閉目思維是一種臨界思維現象,
即臥而不寐,
閉目意想聯翩,
大腦一方面排除了外界的物象視覺綜合干擾,
另一方面又能處于充血充氧狀態,
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提高思維的深度。
從佛理上說,
睜眼時多處于動境,
閉目時則趨于定境。
閉目靜慮的目的是“定”中求“靜”。
在養生方面來說,
一切生命功能的源泉,
都從“靜”中生長,
那是自然的功用。
在自然界中,
任何動物、植物、礦物的成長,
都從“靜”態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
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谷子、麥子等等的種子,
都在靜態中成長,
在動態中凋謝。
人的生命,
經常需要與活動對等的便是休息。
閉目睡眠,
是人要休息的一種慣性姿態。
除此之外,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要靠充分的閉目養神而得到及時的更新與補充。閉目習禪的方法簡單易行,是對閉目睡眠的很好補充,尤其適合于現代生活中日趨忙碌的有緣人。
除此之外,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要靠充分的閉目養神而得到及時的更新與補充。閉目習禪的方法簡單易行,是對閉目睡眠的很好補充,尤其適合于現代生活中日趨忙碌的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