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南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Nán Dān Shēn

【別名】土丹參、丹參、赤參、紫丹參、八蓮麻、七裡麻、七裡蕉、紫根、木羊乳、紅根、奔馬草、鼠尾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南丹參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via bowleyana Dunn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除去莖葉及鬚根, 洗淨, 曬乾。

【原形態】南丹參, 多年生草本, 高約1m。 莖粗壯, 呈鈍四棱形, 具溝槽, 被下向長柔毛。 根肥厚, 外表紅色。 葉為羽狀複葉, 對生;葉柄長4-6cm, 被長柔毛;葉片長10-20cm, 有小葉(5)7片, 頂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 邊緣具圓齒狀鋸齒;側脈5-6對。 輪傘花序8至多花, 組成14-30cm, 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花萼筒狀, 二唇形, 上唇寬三角形, 下唇較小,

三角形, 淺裂或2齒;花冠淡紫色、紫色至藍紫色, 冠筒長約10mm, 伸出花萼, 冠簷二唇形, 上唇略呈鐮九狀, 下唇稍呈長方開, 3裂, 中裂片最大, 倒心形;花柱伸出, 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 小堅果橢圓形。 花期3-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林間、路旁及水邊。

資源分佈:分佈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及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莖粗短, 上端殘留有莖基。 根數條, 圓柱形, 微捲曲, 長5-20cm, 直徑2-8mm;表面灰棕色或灰紅色。 質堅硬, 易折斷, 斷面不平坦, 角質樣。 氣微, 味微苦。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7列木栓細胞, 內側1-3列細胞壁木化。 皮層較寬, 無厚壁組織。 韌皮部較窄, 篩管群稀疏。 形成層成環。 木質部較寬, 導管束4-8束, 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至十數個成群, 略呈徑向稀疏排列,

木纖維主要位於木質部內側。

粉末特徵:灰白色。 1.網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1-60μm, 網紋導管分子末凋鈍尖、鈍圓或銳尖, 壁較厚, 穿孔位於端壁或側壁。 網孔較狹而短;具緣紋孔導管粗短, 具緣紋孔類圓形, 排列密集, 有的具網狀三生增厚。 2.纖維管胞梭形, 有的呈彎曲狀, 末端斜尖。

【化學成份】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咖啡酸(caffeic acid),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 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 亞甲基丹參醌(methylene tanshinquinone)。

【藥理作用】

1.搞凝血作用, 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 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 極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 以3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 能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鑒別】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僂2g, 用乙醚在索氏提取器中回流4h, 回收大部分乙醚後, 用0.5%碳酸鉀水深液洗乙醚液, 再用水洗後, 乙醚液作供試品液;另取隱丹參酮、丹參酮IIA作對照品。 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以碳酸鉀水溶液製備)薄板上, 用苯-甲醇(9:1)展開19cm。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主胸痹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崩漏;肚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