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Kǔ Dīnɡ
【英文名】all-grass of Taiwan Lettuce
【別名】小山蘿蔔、龍喳口、叉頭草、蛾子草大葉蜈蚣草、楊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腳蒲公英、丁蘿蔔、雙股金釵、乳漿草、九刀參、八楞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臺灣萵苣的乾燥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ctuca taiwaniana Maxim.
採收和儲藏:春、夏間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濕;活血。 主疔瘡癰腫;咽喉腫痛;疥癬;痔瘡;蛇咬傷;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泡酒。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解毒, 散熱, 清火, 利筋骨。 治中惡, 羊疔, 同蕌用。
2.《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 調經種子。 治瘡毒癰腫及蛇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