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八大絕招助你戒掉手機癮

你上一次關手機是什麼時候?按下電源鍵黑屏那是 “休眠”, 但是我相信你很少關機——這裡說的關機, 按住電源鍵4秒, 然後點擊確認的那一種。 約伯斯曾說過不喜歡為蘋果產品加上開關(on/off switch), 我不想探究當電子設備被關閉電源的那一刻與死亡任何哲學上的關聯, 但是從iPhone開始, 我們已經習慣將手機休眠代替關機, 應驗了喬幫主的哲學:它只是睡著了。

如果你看到這裡一時衝動將手機關閉, 你會因為缺少新聞和社交推送而開始坐立不安, 而且你忘了貼在朋友圈上的早餐照片?還不上去微信看看現在又攢了多少個贊!

這是一個手機癮君子的年代。 拿我身邊的任何一個飯局, 甚至是嚴肅的會議現場做例子, 總會有人在五分鐘內把玩手機(也包括我)。 從前拜年問候語是“你家WiFi密碼多少”, 現在出門在外變成“有沒有帶奶媽?”

我們的生活太無聊了, 以至於不斷需要手機來填補空虛的興奮感, 日出、日落、流星、美食……面對生活中讓你觸動的事物, 我們依然需要以手機作為媒介與世界建立聯繫。 我們的歡笑是點贊, 我們的發現是點擊和縮放, 我們的憤怒同樣是點擊和縮放, 我們的一切一切, 通過中樞神經傳遞到手臂上的肌肉, 釋放在螢幕。

有人想改變這種狀況, 像手機應用開發者Jeremy Vandehey同樣為大腦被手機劫持而感到煩惱。 於是他決定採取一系列行動來戒除身上的手機癮:

1. 盡可能不拿出你的手機。

Vandehey提到觀看日出回來後卻沒有多少對日出的記憶, 只剩下一堆在手機中的照片。 他的總結是, 在很多不痛不癢的場合下, 他太多地拿出手提電話了。 因此他決定每逢口袋在“發癢”, 便忍耐這種感覺。 挑戰是, 眼睜睜看著朋友掏手機把玩會讓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 後來, 他開始向朋友建議, 誰掏手機就向誰打一拳。 這點倒和我們一些飯局“收手機”的做法類似。

2. 多想, 少搜。

現在我們都是沒證據會死星人, 聊天聊到一個無關痛癢的細節都會掏出手機搜索,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不知是否受《美國隊長》啟發, Vandehey建議隨身帶一個記事本把一些不清楚的事情記下來。

3. 刪除基本不用的應用。

滿屏的新酷應用可以讓你顯得很潮(?), 但其實你並不需要它們當中的絕大部分。 但是你每日仍會收到無數來自這些應用的推送, 當你興奮拿起手機一看, 才發現是一條“黃曉明內褲疑遭修圖”的新聞。 無用、功能重複的應用, 其實都可以刪掉。

4. 跟推送說再見。

除非有什麼急事, 否則大多數推送只會打擾你的生活。 Vandehey的做法是關閉所有應用的推送和未讀提示, 以及將手機設為靜音(注意, 不是震動)。 結合中國國情, 某幾個老闆經常會找你的應用, 消息提示還是打開為妙。

5. 不要用手機管理你的出行。

Uber、Lyft、Sidecar這類打車、拼車應用很方便沒錯, 但如果不是遠行, 而且時間和天氣允許的話, 可以步行和呼吸一下戶外的新鮮空氣——然後記住第一條,

不要沒事拿手機出來玩。

6. 為自己買一塊手錶。

很多人掏手機的初衷, 其實是看時間(這個“初衷”往往會引發後續一段較長的時間浪費)。

7. 不要帶你的手機進廁所、睡房。

其實我們在廁所辦正事的時間不長, 但是很多人連屁股幹了也沒走出來……不帶手機進廁所會提升你的辦事效率, 另外你的手機甚至可能有掉進馬桶的風險。 至於睡前看手機, 除了傷眼, 還會影響睡眠品質。

8. 給螢幕大個大掃除。

最後, 這名開發者對自己的iPhone首屏進行了大掃除——僅保留最常用的電話、資訊、音樂以及管理工具Wunderlist, 除此之外, 整個首屏保留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