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天冷了該搓澡 冬季“安全洗澡清單”請查收

網上有這麼個段子:南方人洗澡不搓澡, 北方人不搓澡不算洗澡。 搓澡這件事, 還真的只有北方人懂得其中的樂趣。 但是搓澡也是有講究的, 一起來看看關於搓澡的那些常識吧。

搓澡的一點點好處

普通的搓澡, 一方面可以促進表皮的微循環, 促進血液流通, 另一方面, 也促進肌表皮絡的經氣流通, 從而影響皮下經脈、經筋的流通, 內外得以互動。 一、兩周搓搓澡, 幫助氣血的運行。 如果還能按照經絡之氣循行的位置推導, 像用藥一樣, 也來個經絡配伍, 那麼也能治療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

搓澡可以有效去除身體的污垢和死皮, 搓洗的過程也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尤其是搓背, 既可以清潔平時沖涼不太容易沖乾淨的部位, 還可以疏通背部經絡, 起到放鬆身心的作用。 但是, 搓澡也不宜過頻, 一周1-2次是比較適合的。

關於搓澡的那些謠傳:搓澡搓不出皮膚癌

人體的器官每時每刻都在運作, 幫助人體新陳代謝, 代謝在體表的產物就是皮屑。 同時, 人體每天都會排出很多的分泌物, 如油脂、汗水等, 皮膚露在空氣中也會有灰塵吸附在上面。

搓澡時搓出的“泥”, 主要成分是皮屑、油脂、汗、灰塵。

目前臨床上確認易引發皮膚癌的因素包括4類:

化學致癌物質, 如經常接觸砷化物、焦油和瀝青的人容易患皮膚癌。

慢性刺激與炎症, 如嗜好咀嚼煙草或檳榔, 口腔或口唇部位易發生鱗狀細胞癌等。

電離輻射, 如長期從事放射工作者、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 皮膚癌發生風險高。

某些治療方式, 如採用免疫抑制治療階段的患者, 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者, 易患皮膚癌。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 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 還能防止體內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

雖然使勁用搓澡巾搓的確會破壞這層保護膜, 但引發皮膚癌的說法太誇張, 並沒有科學依據。

專家建議勤洗澡, 而不是“攢著洗,

用力搓”。 可以每次用柔軟的海綿, 蘸沐浴露輕輕擦洗, 只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搓澡的一些注意事項

飽食、空腹時不要洗澡

飯後立即洗澡, 會使消化道血流較少, 妨礙食物消化和吸收, 引起腸胃不適。 空腹則會造成低血糖, 腦部供血不足, 會導致暈厥。

此外, 酒後也不宜洗澡, 否則會導致血壓下降, 出現頭暈眼花、渾身無力, 甚至引起心臟病或腦中風。

洗澡時間應在飯後1小時左右為宜。

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水溫過高會使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 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 導致心臟缺血缺氧。

特別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 水溫過高可使血壓降低、心率加快, 加重心腦血管負擔,

引起休克。

一般來說, 洗澡水溫以40℃左右為宜。 因為人的體內溫度是40℃, 用這個水溫洗澡最能消除疲憊。

夏天可適當調低水溫, 不低於35℃即可。

洗澡時間不宜過久

英國皮膚基金會的安加利·馬赫托醫生表示, 洗澡時的熱水會對皮膚產生很大的刺激性, 洗澡時間越長,

皮膚受到的傷害就越大, 專家建議洗澡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

對心血管病患者來說, 洗澡時間過長, 易使人疲勞, 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 嚴重者, 會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 甚至誘發心律失常而猝死。

老人洗澡時帶個板凳

老人體力有限, 長時間站立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 很容易暈倒、滑倒。 洗澡時帶個小板凳, 站累了可以坐著洗, 既省體力, 又不用擔心會滑倒。

換衣服時注意保暖

從溫度高的地方, 突然來到溫度低的地方, 身上還沒有保暖的衣物, 會使血管受冷收縮、血壓升高, 因而加重心臟負擔。

要做好保暖工作, 洗完澡出來時, 多披一條毛巾, 或在浴室裡提前換好衣服。 必要時, 應使用電暖氣或浴霸等電器。

搓澡巾兩個月更換一次

每次使用完搓澡巾,應當把它放在通風乾燥處晾乾,有條件的最好在微波爐中用中火加熱30~60秒鐘,至少每兩個月更換一 次搓澡巾。(參考網站:中華網) 

上一篇:吃出健康 推薦四種血管清道夫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洗澡冬天搓澡搓澡 分享到:

每次使用完搓澡巾,應當把它放在通風乾燥處晾乾,有條件的最好在微波爐中用中火加熱30~60秒鐘,至少每兩個月更換一 次搓澡巾。(參考網站:中華網) 

上一篇:吃出健康 推薦四種血管清道夫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洗澡冬天搓澡搓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