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鵜鶘嘴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1.《綱目》:鵜鶘, 處處有之, 水鳥也。 沉水食魚, 亦能竭小水取魚, 人食其肉, 取其脂入藥用。

【拼音名】Tí Hú Zuǐ

【英文名】Pelican mouth

【別名】斑嘴鵜鶘、淘河、逃河、淘鶴、淘鵝、犁塗、水流鵝。

【來源】

藥材基源:為鵜鶘科動物斑嘴鵜鶘的嘴。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lecanus roseus Gmelin

【性味】味鹹;性平

【歸經】大腸經

【功能主治】澀腸。 主赤白久痢

【用法用量】內服:燒灰存性研末, 5-10g。

【各家論述】《嘉佑本草》:主赤白久痢成疳者。 燒為黑末, 服-方寸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