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經常掏耳朵易導致耳朵發炎

上理髮店洗頭、掏耳朵已成為一些人的必選項目, 眯著眼睛, 任憑洗頭小姐拿著棉簽往耳朵裡轉, 發出“嗦嗦”的聲音, 是件很享受的事。 可時間一長, 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對勁了, 外耳道開始發炎, 有時甚至還有黃色的液體流出。 耳鼻喉科醫生說, 現在, 理髮店裡掏耳朵掏出問題的患者太多了, 差不多每天都有。 耳朵的保健, 你知道嗎?

耳屎是保護耳朵的防線

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 潛意識上, 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 其實, 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聹, “它對耳朵有保護作用。 ”有關專家說。

人體外耳道的長度大約有2.5cm至3cm,

耳屎只占外耳道的三分之一, 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並無耳屎佔據。 耳屎呈酸性, 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環境, 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 抵禦外部的細菌侵襲。 頻繁掏耳朵, 將耳屎一掏而盡, 等於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線, 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鼓膜, 會引起慢性炎症, 出現耳朵疼痛、流膿的症狀, 嚴重的甚至會聽力下降。

耳朵是人體很敏感的部位, 每個人耳道的深淺都各不相同, 任由一個不瞭解你身體的人來掏, 一不小心, 棉簽就傷到了耳道旁的皮膚, 甚至傷到鼓膜。 如果用來掏耳朵的棉簽不乾淨, 上面沾有細菌, 耳朵的健康就更難保證了。

耳屎自己就會掉出來

有時, 我們會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來形容一個人“耳背”。

然而, 在正常情況下, 即使不掏, 耳屎自己也會掉出來。

專家說, 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 累積到一定程度, 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 它就會不斷脫落排出耳朵外面, 因此根本不用擔心堵塞耳道。

■ 專業提醒

耵聹堵塞或由外耳道結構決定

臨床中, 確實有些人的耵聹塊較大, 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 陳崇學解釋, 之所以形成這種堵塞, 與外耳道先天生理結構有關, 外耳道較長, 外耳道口較小, 導致外耳道分泌物難以排出, 容易形成耵聹栓並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 堵塞形成後, 如果人們在洗澡、游泳等時導致耳朵進水, 耵聹栓吸水後會膨脹, 容易影響聽力。 這種情況出現後, 如果耵聹栓形成後長時間沒有得到處理,

則會對外耳道產生長期刺激, 容易引發外耳道炎和骨膜炎。

有些人耵聹腺分泌旺盛, 分泌物較多, 容易形成耵聹栓塞, 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數與炎症刺激有關, 張延平建議, 這種情況最好交由醫生處理。 如果自行處理, 難以確保工具衛生, 有可能會傳播微生物病毒, 造成病毒感染。 有些人借助手指及指甲掏耳朵, 反而容易將耵聹推入耳道深處, 更不易排出。

至於哪些人更容易出現耵聹栓堵塞?陳崇學介紹, 這與人耳的先天結構有關。 正常情況下, 人體外耳道呈現“喇叭狀”, 即裡小外大, 這有利於耵聹的排出, 但有些人的外耳道恰好相反, 耵聹形成後不易排出, 形成堵塞, 這就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清理,

一般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即可。 需要說明的是, 這種外耳道結構的形成是先天的, 並不需要治療。

經常掏耳等於給細菌敞開了大門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潔功能。 一味去掏, 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讓耳屎出不來了。 ”因為用棉簽掏耳朵, 有可能不僅掏不出耳屎, 還會將它們往裡推, 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 一旦洗頭、洗澡時耳朵不小心進了水, 耳屎吸水膨脹, 酸性的耳屎會腐蝕耳道深度的皮膚, 引發炎症。

而且, 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 耳屎可能越長越多, 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 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 洗頭洗澡時濕了耳朵, 最多只能用棉簽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

假如出現耳屎堵住耳道的情況, 可以上醫院處理。 耳鼻喉科醫生會在額鏡直視的情況下, 用專業的鑷子將耳屎取出。

■ 熱點問答

用棉簽蘸出耳道水分不可取

Q洗澡、游泳時, 耳朵容易進水, 人會感覺不舒服, 可否用棉簽將耳道內的水分蘸出?

陳崇學:不少人洗澡後用棉簽等物品蘸取耳道中的水, 以防止水進入耳朵, 嚴格來說, 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洗澡後耳朵如果有少量水分進入, 並沒必要採取專門措施, 因為外耳道是盲端, 不會對中耳腔造成傷害。 由於人體存在體溫, 會將進入耳朵內的水分蒸發。 如果經常使用棉簽等工具掏耳朵, 反而容易造成外耳道紅腫, 激發外耳道炎的形成。 用棉簽掏耳朵時, 人們往往難以把握進入外耳道的長度,

更重要的是, 這種做法也容易損害鼓膜。 臨床中也存在掏耳朵導致的感染。

張延平:洗澡或游泳時, 進入耳朵的水一般都在外耳道口附近, 可以用手按住耳屏, 不舒服的症狀很快就會消失。 如仍感覺不適, 成年人可向後上方拉耳朵, 同時傾斜頭部, 一般可緩解不適感, 由於兒童與成人外耳道的彎曲程度不同, 兒童則可以向後下方拉耳朵。

用棉簽蘸的方法並不可取, 因為外耳道本身是彎曲的, 使用棉簽其實並不能接觸到外耳道較深處的水分, 而且用棉簽反而容易使水分進入耳道深處。

Q掏耳朵頻繁有時反而會出現血跡, 此時應如何處理?

張延平:有些人掏耳朵比較頻繁, 使外耳道皮膚受損, 容易出現出血, 此時應及時就醫,還可以服用一些消炎類藥物,以防傷口感染。

此時應及時就醫,還可以服用一些消炎類藥物,以防傷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