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達侖木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á Lún M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烏口樹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arenna attenuata (Voigt) Hutch.[Stylocoryna attenuata voigt]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切段, 切成碎片或紮成捆,

曬乾。

【原形態】烏口樹, 灌木至小喬木, 高2-6m。 全株無毛。 葉對生;葉柄長6-12mm;托葉長5-7mm, 基部合生成一完整鞘包圍著小枝;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 長6-12cm, 寬2-4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兩面均無毛而具光澤。 花序頂生, 為傘房花序式排列的聚傘花序, 分枝對生;小苞片極小, 鑽形;花具短梗;萼管陀螺狀, 萼簷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 喉部有毛, 先端5裂, 開放時外反;花柱無毛;胚珠每室1顆。 果實球形, 幹時黑色。 花期3-7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次生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味】酸;辛;微苦;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消腫;散瘀止痛。 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胃腸絞痛;蜂窩組織炎;膿腫;口腔炎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浸酒擦;或藥酒濕敷。 內服:煎湯, 15-30g或浸酒服;或水煎含漱。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