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鄧鐵濤養生經:堅持“四養” 遠離心血管病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是嶺南中醫藥流派的傑出代表。 鄧老雖已年過百歲, 但耳聰目明、行走如常, 思維敏捷甚至超過一些後生仔。 他的長壽與他在常年行醫實踐中總結出的獨到“養生經”有很大關係。 上周日, 由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日報社主辦的“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暨嶺南名中醫大講堂”活動, 在廣東省中醫院正式啟動。 在大講堂上, 鄧鐵濤教授的兩位弟子、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教授和省中醫院心血管大科主任吳煥林教授, 分別從防範心血管病和廣東常見的痰濕體質人士如何養生的角度切入,

娓娓道來鄧老的養生經。 養德、養心、養脾胃、養腎這“四養”, 是鄧老長壽的秘訣。 鄒旭指出, 鄧老養生經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堅持, 要有恒心。 吳煥林則提醒, 秋日血壓易升高, 四五十歲的人尤要注意護心。

主講

嘉賓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教授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大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吳煥林教授

文/廣州日報記者任珊珊、何雪華、黎蘅、李津 通訊員宋莉萍

圖/廣州日報記者喬軍偉

鄧鐵濤養生經

堅持“四養” 遠離心血管病

鄒旭教授指出,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 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 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在農村為44.60%,

在城市為42.51%。

作為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高足, 鄒旭建議大家要想遠離心血管病, 健康延年, 不妨向這位百歲老人學習“養生經”。 鄒旭說, 鄧老在診療之余潛心研究中醫藥學養生之道, 他的養生之道總體有24點, 可概括為4大方面:養德、養心、養脾胃和養腎。

養德排首位。 “厚德者才能長壽。 ”鄧老認為, 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達, 性情開朗, 心態平和, 從而使人體氣機調和、氣血暢達, 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促進有利於機體健康的激素分泌, 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協調到最佳的平衡狀態, 延年益壽。

“鄧老提倡需多讀書, 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養, ”鄒旭說, 在飲食上有節制也是“養德”。

以動促靜莫緊盯手機

第二是養心。

心是“一身之主”, 心強健, 人體各臟腑才能健康正常, 調神即養心。 養心首先要開心, “笑一笑, 百年少”。 現代研究表明, 不良情緒容易產生應激反應, 而急劇的或長期慢性的應激反應, 容易使人體內分泌紊亂, 免疫功能低下, 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 鄧老喜好書法, 練字能夠薰陶人的性情, 從醫學上來說, 通過練字可以轉移注意力, 使身心進入“忘我”的境界, 從而減少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

鄧老主張“以動促靜”。 修習靜心功、靜坐可以使全身放鬆, 代謝減慢, 促進機體自我修復能力, 常閉目養神, 而不要時時刻刻盯著手機。 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所謂“先睡心後睡眼”, 如果經常在淩晨2時後才入睡, 身體極為受損。

睡不好可以按腳底湧泉穴和手部心與腎經交匯處, 也可自製助眠藥枕、用藥沐足。 鄒旭說, 鄧老常用一些藥材煮水泡腳, 具體藥物有:懷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鉤藤30克、夏枯草10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

食療也有助“養心”。 鄧老愛吃柳丁, 柳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與微量元素, 愛吃榴槤, 榴槤有溫養心腎的作用, 富含鈣質。 夏天常吃苦瓜, 愛喝燉湯, 各10g的人參和田七, 外加5g陳皮打粉, 每天一勺, 利氣化痰幫心臟。

每天吃1斤蔬果

三是養脾胃。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每天吃1斤。 飲食有節, 食不過飽, 七分飽即可。 吃雜不宜偏, 盡可能吸收豐富的微量元素, 廣東人宜吃偏溫的東西, 少吃寒涼。 動以養脾, 鄧老從50歲後就開始習“八段錦”, 常摩腹也可改善腸胃,

每天順逆各50次。

午間散步, 采陽助腎

四是養腎。 午間散步, 采陽助腎, 早上6~10時的太陽有助於活血化瘀, 下午4、5時的太陽有助於補鈣。 中醫認為, 精充則體健壽長, 過度放縱欲望, 易致腎精損耗, 精神壓力大, 加速人體機能的衰竭, 應多學習“烏龜的欲望”。

在著裝上, 鄧老主張追求舒適質樸, 宜寬不宜緊。 現在年輕人愛穿緊身裝, 太緊不通氣, 太悶易致真菌感染。 還要重視足部和臍部的保暖, 否則容易受寒邪的侵襲。

一定要重視早餐

應現場聽眾要求, 鄒旭也介紹了自己的養生經。 在恩師養生經的基礎上, 他加入了現代生活的元素。 “一定要重視早餐。 我會在早餐裡加入適量的牛肉、蛋和青菜。 ”因為工作的關係, 他會在早上喝茶或喝適量的咖啡,

保證一天的精神, 儘早進入工作狀態。 此外, 鄒旭強調, 現代人要多與他人 “吹水”(粵語“聊天”), 不要吝嗇語言溝通, “‘吹水’可多出汗, 有助於脾胃的代謝。 ”

如何調養

痰濕體質養生

粵人七成體質屬“氣虛、痰濕”型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東坡名句, 不僅讓荔枝, 也讓“嶺南人”聲名大響。 一方水土一方人, 嶺南人也有著獨特的體質特點, 那就是痰濕者眾。

吳煥林教授指出, 痰濕體質危害多, 嶺南人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病和多見病, 稱得上“百病皆由痰作祟”了。 如何“制伏”痰濕, 調養體質, 名中醫有高招。

中醫將人的體質區分為9種。 氣虛與痰濕體質, 在嶺南人裡竟占比超過七成!

吳煥林教授援引一項研究項目, 該專案對廣州地區6525例體檢的人, 實施中醫體質辨識,結果顯示,9種體質的分佈居前位的是:氣虛質(2635例)、痰濕質(2029例),分別占了40.38%、31.10%。

到底嶺南人“痰濕”從何來?

吳煥林教授指出,嶺南地區南瀕海洋,北靠五嶺,由於處於海洋氣候與內陸氣候的交匯處,炎熱潮濕,溫高濕重。正是俗話說的“地土”,孕育著嶺南人群特點包括:普遍多汗出、勤泳愛浴,喜歡吃生冷食物、魚蝦海鮮等多濕或滋膩之品。如是種種,正是嶺南人群多痰濕的源頭。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後天影響、臟腑失調,都是體質形成因素。世居嶺南,遺傳因素自然是本土嶺南人痰濕體質形成的第一要素;多食少動、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膩、貪涼飲冷,居住潮濕、淋雨涉水,作息時間不規律、愛晚睡等等,是後天因素影響;而“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根”,當肺失宣降,或脾失健運,或腎陽不足等等,導致臟腑失調,運化障礙,以致濕濁留滯,形成痰濕。

測試

八個問題可初判是否“痰濕”質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痰濕”質?吳煥林說,可根據近一年體驗與自我感覺,回答問題:

1.你感到胸悶或腹部脹滿嗎?

2.您感覺身體沉重不輕鬆或不爽快嗎?

3.您的腹部肥滿鬆軟嗎?

4.您的額頭部位有油脂分泌多的現象嗎?

5.您上眼瞼比別人腫,即上眼瞼輕微隆起嗎?

6.您嘴裡有黏黏的感覺嗎?

7.您平時痰多,特別是總感覺咽喉部有痰堵著嗎?

8.您舌苔厚膩或者有自感舌苔厚厚的嗎?

如果上述問題您的多數答案為“是”,那可初判為痰濕體質,也可再找醫生根據《中醫體質量表》計算判定體質類型。

“其實,痰濕‘有樣睇’。”吳煥林說,痰濕之人,在形體上,“肥人多痰濕”,一般體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鬆軟。在面部上,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有些人面色淡黃髮暗,眼圈微浮腫。觀舌上,舌頭胖大,舌苔白膩,嘴裡常有黏、發膩、發甜的感覺,痰多。痰濕之人,一般自感汗水多且黏,容易胸悶,容易困倦,平時比較愛吃甜食和肥膩食物。他們一般大便正常或者略稀爛,小便量不多或者顏色稍微有些渾濁。

危害

“百病皆由痰作祟”

民間有話:“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這是真的。痰濕體質危害健康,可謂致病廣泛。

吳煥林教授指出,痰濕如果停在肝臟就是脂肪肝,停留在腹腔內臟就是“將軍肚”——中心性肥胖,流注於下就是下肢水腫,上達於頭會經常頭昏腦脹、頭腦不清,停留到心臟會感覺胸悶、氣短、心慌,混在血液中則血脂血壓升高、血液黏稠,甚至頸椎病、腰痛等。

因此,痰濕導致的發病傾向包括了胸痹、眩暈、消渴、中風等疾病。如現代醫學中的冠心病、高血壓、腦梗死、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吳煥林教授指出,有形之“痰” 主要蓄積於肺或胃,經由口鼻而排出體外的代謝產物,易引起咳嗽、嘔吐;而無形之“痰”,則因氣化失常而在人體內逐漸蓄積、流動不測、穢濁腐敗、凝結積聚、遍佈周身,易引起眩暈、胸痹、消渴、中風等疾病。濕之致病,則在內外濕相互作用下,易引起大便溏泄瀉症狀,如現代醫學的腸炎等。

痰濕體質宜有氧運動

痰濕體質如何調養?吳煥林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環境起居調設

①不宜在潮濕的環境裡久留,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濕邪的侵襲。平時還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

②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以舒展陽氣,通達氣機,使身體機能活躍起來。

③洗澡應洗熱水澡,適當出汗為宜;穿衣儘量保持寬鬆,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為主,這樣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濕氣。

④注意保暖。“濕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寒涼的天氣不利於水濕在體內運化,常傷及脾胃,應避免受寒。

第二:體育鍛煉

首先應長期堅持鍛煉,如散步、慢跑、球類、武術、八段錦及舞蹈等,不建議游泳,尤其冬泳,以免耗傷陽氣,更受水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鬆的皮肉逐漸結實緻密。

其次,有氧運動很適合痰濕體質者,比如散步、慢跑、登山、騎車、游泳、太極等,最初持續時間可以短一些,每次5~10 分鐘,努力達到30 分鐘以上才會逐漸見到效果,最終應該達到每次鍛煉維持60 分鐘以上。

第三:精神調適

痰濕易神疲困頓,要多參加各種活動,多聽輕鬆音樂,以動養神,以動健脾。還要避免抑鬱惱怒,以防肝鬱氣滯,痰濕內生。

第四:飲食調理

①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膩、生冷滋潤之品。

②多食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清淡食物,如赤小豆、扁豆、蠶豆、花生、枇杷葉、文蛤、海蜇、胖頭魚、橄欖、蘿蔔、洋蔥、冬瓜、紫菜、荸薺、竹筍等。

③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

第五:穴位調理

痰濕體質需要化痰祛濕,可採用針灸、拔罐,甚至按摩豐隆穴、中脘穴、陰陵泉穴、足三裡穴等。此外,經常輪流按壓腹部,可促進腹部脂肪的分解。

專家薦方

痰濕體質食療有方

吳煥林教授指出,黨參、白扁豆、砂仁、陳皮、淮山、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濕作用,白芥子、陳皮,主要是祛肺部、上焦的痰濕。陳皮和黨參、白扁豆合起來,可治中焦的痰濕。赤小豆主要是讓濕氣從小便而走。此外,蒼術、茯苓、五爪龍等調脾胃,則是痰濕治本。

藥膳1:紅豆薏米粥

薏米100克,紅豆50克。將紅豆和薏米浸泡2小時,加水煮成粥即可。可利水消腫,清熱祛濕。

藥膳2:鄧老健心方

紅參15g、陳皮3g、田七5g。製作時加少量瘦肉,燉服,可益氣化痰、活血化瘀。

藥膳3:二芽神曲粥

炒穀芽、炒麥芽、神曲各10克,大米50克。製作時將諸藥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熟時調入白糖,可健脾胃、化痰濕、調血脂。

祛濕代茶飲1:

五指毛桃20~30g,土茯苓20~30g,炒白扁豆10~20g,可健脾益氣,化濕祛濁。

祛濕代茶飲2:

茯苓15~20g、桂枝10~15g、白術15~20g、甘草6~10g、紅棗10~15g,可健脾運濕,溫化痰飲。

現場Q&A

偶爾心律不齊別擔心

問:我有心律不齊的問題,有沒有好的調理方法?單靠中醫調理可以嗎?

鄒旭:偶爾的心律不齊不是大問題,是正常現象,常吃水果,比如鄧老就常吃柳丁。但如果有早搏症狀,還有心跳慢等明顯的不適症狀就需要調養和尋醫了。

問:我家幾口人都疑似痰濕體質,要做調理,應去哪個科室?痰濕體質飲食最需要注意什麼?

吳煥林:痰濕體質常常是家族式的,肥胖是主要的體現,飲食不要肥甘厚膩,平時多用陳皮、砂仁等行脾胃;二是不要吃太多的生冷的東西,吃海鮮應適度,不大魚大肉,吃相對不寒涼的蔬果,西瓜、梨、香蕉等少吃。三是多運動,這是一個“生火的過程”,痰遇火會減少。 實施中醫體質辨識,結果顯示,9種體質的分佈居前位的是:氣虛質(2635例)、痰濕質(2029例),分別占了40.38%、31.10%。

到底嶺南人“痰濕”從何來?

吳煥林教授指出,嶺南地區南瀕海洋,北靠五嶺,由於處於海洋氣候與內陸氣候的交匯處,炎熱潮濕,溫高濕重。正是俗話說的“地土”,孕育著嶺南人群特點包括:普遍多汗出、勤泳愛浴,喜歡吃生冷食物、魚蝦海鮮等多濕或滋膩之品。如是種種,正是嶺南人群多痰濕的源頭。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後天影響、臟腑失調,都是體質形成因素。世居嶺南,遺傳因素自然是本土嶺南人痰濕體質形成的第一要素;多食少動、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膩、貪涼飲冷,居住潮濕、淋雨涉水,作息時間不規律、愛晚睡等等,是後天因素影響;而“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腎為生痰之根”,當肺失宣降,或脾失健運,或腎陽不足等等,導致臟腑失調,運化障礙,以致濕濁留滯,形成痰濕。

測試

八個問題可初判是否“痰濕”質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痰濕”質?吳煥林說,可根據近一年體驗與自我感覺,回答問題:

1.你感到胸悶或腹部脹滿嗎?

2.您感覺身體沉重不輕鬆或不爽快嗎?

3.您的腹部肥滿鬆軟嗎?

4.您的額頭部位有油脂分泌多的現象嗎?

5.您上眼瞼比別人腫,即上眼瞼輕微隆起嗎?

6.您嘴裡有黏黏的感覺嗎?

7.您平時痰多,特別是總感覺咽喉部有痰堵著嗎?

8.您舌苔厚膩或者有自感舌苔厚厚的嗎?

如果上述問題您的多數答案為“是”,那可初判為痰濕體質,也可再找醫生根據《中醫體質量表》計算判定體質類型。

“其實,痰濕‘有樣睇’。”吳煥林說,痰濕之人,在形體上,“肥人多痰濕”,一般體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鬆軟。在面部上,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有些人面色淡黃髮暗,眼圈微浮腫。觀舌上,舌頭胖大,舌苔白膩,嘴裡常有黏、發膩、發甜的感覺,痰多。痰濕之人,一般自感汗水多且黏,容易胸悶,容易困倦,平時比較愛吃甜食和肥膩食物。他們一般大便正常或者略稀爛,小便量不多或者顏色稍微有些渾濁。

危害

“百病皆由痰作祟”

民間有話:“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這是真的。痰濕體質危害健康,可謂致病廣泛。

吳煥林教授指出,痰濕如果停在肝臟就是脂肪肝,停留在腹腔內臟就是“將軍肚”——中心性肥胖,流注於下就是下肢水腫,上達於頭會經常頭昏腦脹、頭腦不清,停留到心臟會感覺胸悶、氣短、心慌,混在血液中則血脂血壓升高、血液黏稠,甚至頸椎病、腰痛等。

因此,痰濕導致的發病傾向包括了胸痹、眩暈、消渴、中風等疾病。如現代醫學中的冠心病、高血壓、腦梗死、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吳煥林教授指出,有形之“痰” 主要蓄積於肺或胃,經由口鼻而排出體外的代謝產物,易引起咳嗽、嘔吐;而無形之“痰”,則因氣化失常而在人體內逐漸蓄積、流動不測、穢濁腐敗、凝結積聚、遍佈周身,易引起眩暈、胸痹、消渴、中風等疾病。濕之致病,則在內外濕相互作用下,易引起大便溏泄瀉症狀,如現代醫學的腸炎等。

痰濕體質宜有氧運動

痰濕體質如何調養?吳煥林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環境起居調設

①不宜在潮濕的環境裡久留,在陰雨季節要注意避免濕邪的侵襲。平時還應定期檢查血糖、血脂、血壓。

②嗜睡者應逐漸減少睡眠時間,多進行戶外活動,以舒展陽氣,通達氣機,使身體機能活躍起來。

③洗澡應洗熱水澡,適當出汗為宜;穿衣儘量保持寬鬆,面料以棉、麻、絲等透氣散濕的天然纖維為主,這樣有利於汗液蒸發,祛除體內濕氣。

④注意保暖。“濕遇溫則行,遇寒則凝”,寒涼的天氣不利於水濕在體內運化,常傷及脾胃,應避免受寒。

第二:體育鍛煉

首先應長期堅持鍛煉,如散步、慢跑、球類、武術、八段錦及舞蹈等,不建議游泳,尤其冬泳,以免耗傷陽氣,更受水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疏鬆的皮肉逐漸結實緻密。

其次,有氧運動很適合痰濕體質者,比如散步、慢跑、登山、騎車、游泳、太極等,最初持續時間可以短一些,每次5~10 分鐘,努力達到30 分鐘以上才會逐漸見到效果,最終應該達到每次鍛煉維持60 分鐘以上。

第三:精神調適

痰濕易神疲困頓,要多參加各種活動,多聽輕鬆音樂,以動養神,以動健脾。還要避免抑鬱惱怒,以防肝鬱氣滯,痰濕內生。

第四:飲食調理

①飲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膩、生冷滋潤之品。

②多食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清淡食物,如赤小豆、扁豆、蠶豆、花生、枇杷葉、文蛤、海蜇、胖頭魚、橄欖、蘿蔔、洋蔥、冬瓜、紫菜、荸薺、竹筍等。

③酒類也不宜多飲,且勿過飽。

第五:穴位調理

痰濕體質需要化痰祛濕,可採用針灸、拔罐,甚至按摩豐隆穴、中脘穴、陰陵泉穴、足三裡穴等。此外,經常輪流按壓腹部,可促進腹部脂肪的分解。

專家薦方

痰濕體質食療有方

吳煥林教授指出,黨參、白扁豆、砂仁、陳皮、淮山、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濕作用,白芥子、陳皮,主要是祛肺部、上焦的痰濕。陳皮和黨參、白扁豆合起來,可治中焦的痰濕。赤小豆主要是讓濕氣從小便而走。此外,蒼術、茯苓、五爪龍等調脾胃,則是痰濕治本。

藥膳1:紅豆薏米粥

薏米100克,紅豆50克。將紅豆和薏米浸泡2小時,加水煮成粥即可。可利水消腫,清熱祛濕。

藥膳2:鄧老健心方

紅參15g、陳皮3g、田七5g。製作時加少量瘦肉,燉服,可益氣化痰、活血化瘀。

藥膳3:二芽神曲粥

炒穀芽、炒麥芽、神曲各10克,大米50克。製作時將諸藥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熟時調入白糖,可健脾胃、化痰濕、調血脂。

祛濕代茶飲1:

五指毛桃20~30g,土茯苓20~30g,炒白扁豆10~20g,可健脾益氣,化濕祛濁。

祛濕代茶飲2:

茯苓15~20g、桂枝10~15g、白術15~20g、甘草6~10g、紅棗10~15g,可健脾運濕,溫化痰飲。

現場Q&A

偶爾心律不齊別擔心

問:我有心律不齊的問題,有沒有好的調理方法?單靠中醫調理可以嗎?

鄒旭:偶爾的心律不齊不是大問題,是正常現象,常吃水果,比如鄧老就常吃柳丁。但如果有早搏症狀,還有心跳慢等明顯的不適症狀就需要調養和尋醫了。

問:我家幾口人都疑似痰濕體質,要做調理,應去哪個科室?痰濕體質飲食最需要注意什麼?

吳煥林:痰濕體質常常是家族式的,肥胖是主要的體現,飲食不要肥甘厚膩,平時多用陳皮、砂仁等行脾胃;二是不要吃太多的生冷的東西,吃海鮮應適度,不大魚大肉,吃相對不寒涼的蔬果,西瓜、梨、香蕉等少吃。三是多運動,這是一個“生火的過程”,痰遇火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