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秋冬季節皮膚乾癢 切記千萬別撓!止癢小妙招拿走不謝

天氣愈來愈冷, 很多人皮膚瘙癢的情況更嚴重了。 感覺皮膚癢的時候人們總會不自覺地去抓撓, 可有時會出現越撓越癢的情況, 這可能是由皮膚瘙癢症引起的。 小編教你幾招, 助你緩解皮膚瘙癢。

局部降溫竟可緩解瘙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局部降溫也可以止癢。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中山四路門診皮膚科醫師葉倩如表示, 在瘙癢的部位給予降溫處理, 比如用布包裹著冰塊或使用濕冷的佈局部外敷, 持續時間控制在5-10分鐘或直至瘙癢消退。 或者外用冷卻劑, 比如選用含有薄荷霜、爐甘石成分的產品,

將其放於冰箱後, 再塗在瘙癢處, 可以達到降溫止癢的效果。

瘙癢難忍時, 洗澡就不要用熱水淋浴或者泡澡了, 水溫過熱容易破壞皮膚油脂, 從而加重瘙癢。 因此淋浴或泡澡時的水溫控制在40℃以下, 時間不超過10分鐘。 如果皮膚已經被抓破或者有水泡滲出, 可以用燕麥浴, 對瘙癢能起到舒緩的作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在治療瘙癢的過程中, 切忌搔抓。 因為搔抓會加重皮膚瘙癢, 形成瘙癢-搔抓-瘙癢加重的惡性循環, 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 勤剪指甲以減少搔抓對皮膚的刺激及感染風險, 兒童或老年人若無法控制對皮膚的搔抓, 可帶上棉質的手套。

減少洗澡頻率 改變擦拭方法也可緩解瘙癢

在冬天皮脂腺分泌少, 對皮膚的保護不足,

很容易因為太頻繁的洗澡而導致皮膚乾燥。 實際上, 如果沒有大量出汗, 兩天洗一次也是可以的。 而且沐浴露甚至都可以不需要。

葉倩如建議, 洗澡時選用不含香精的沐浴露或非鹼性肥皂, 以減少刺激。 皮膚乾燥的患者可儘量減少使用沐浴露或肥皂的次數, 頻率可控制在1-3次/周。

洗完澡後可用毛巾輕輕蘸幹皮膚, 切忌反復摩擦皮膚, 然後在5分鐘內, 全身塗抹保濕潤膚劑。 葉倩如指出, 在選用保濕劑的時候, 注意挑選不含香料和添加劑的產品。

需要提醒的是, 冬季最好穿寬鬆、全棉衣物, 緊身、羊毛或其他纖維的衣物容易刺激皮膚, 引起劇烈瘙癢。 冬季若皮膚乾燥明顯, 必要時可使用加濕器。

自製杏仁雪梨茶 護膚止癢有效果

材料:杏仁粉1茶匙、梨汁150毫升、蜂蜜少許。

做法:將杏仁粉及梨汁攪拌均勻, 加入少許蜂蜜調味即可。

杏仁富含健康脂肪以及維生素E, 這些營養素具有修復受損肌膚及滋潤的功效。 此外, 杏仁還富含β胡蘿蔔素, 它能在人體中轉化成維生素A, 維生素A有助合成和修復上皮組織。 梨富含維生素C及果膠等成分, 維生素C可增加人體膠原蛋白的產生, 讓肌膚柔軟光滑, 果膠可維持皮膚彈性及光澤。 蜂蜜則有保濕、滋潤肌膚的效果。 三者進行搭配, 對緩解皮膚瘙癢有一定的效果。

中醫支招 用“它”洗浴有奇效

中醫認為, 空氣乾燥環境下的皮膚瘙癢及風疹所致瘙癢, 致病因素有兩個:一是血虛, 血虛則生風, 風起則有瘙癢之感;二是陰虛,

水液不能滋養皮膚, 進而形成瘙癢。 因此, 治療秋季皮膚瘙癢, 就是要養血滋陰。

夜交藤, 恰恰有養血、滋陰、安神、祛風、通絡的效果。 它不但對於皮膚瘙癢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還可以對風濕病起到治療作用。 具體方法:準備夜交藤100克, 水煎取汁, 倒入浴盆中清洗皮膚, 每天一次, 堅持半個月, 見效明顯。

如果外洗效果不明顯, 我們還可以根據同樣的思路來內服。 準備熟地黃和當歸各20克, 水煎取汁, 用藥汁兌入熱水煮粳米粥服用。 熟地黃滋陰, 當歸養血活血, 也能起到標本兼治之效。

(人民健康網綜合羊城晚報、人民網-生命時報、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