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一聽說“地震”她就神情恍惚足不出戶

50歲的劉老師從得知九寨溝地震發生那一刻起便神情恍惚, 十多天來足不出戶, 取消了原定的旅遊計畫, 甚至平時一向健康的她血壓猛升, 心慌胸悶, 時不時自己抹眼淚。 老公怕她想不開強行將其送到武東醫院精神科, 李四冬醫生發現劉老師居然是“地震綜合征”。

原來, 唐山大地震時劉老師才9歲, 那時正住在北京, 只記得半夜房子突然強烈搖晃, 她被媽媽拖起來光著腳丫往外跑, 在迷糊中不停地喊“鞋子, 鞋子!”多年後, 她在夢中經常會出現上學要遲到了卻找不到鞋子的片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 劉老師帶著她的學生志願者們往災區送水送藥,

在帳篷裡給孩子們上過課, 又親眼見到了殘垣斷壁和無數死傷。 她忍著不斷嘔吐的生理反應在災區堅持了半個月。 今年8月, 她和朋友計畫自駕遊九寨溝, 到成都後因家裡有急事便趕回武漢, 朋友去了九寨溝, 雖然在地震中有驚無險, 但劉老師似乎比朋友的反應還要強烈。

武東醫院精神心理專家李四冬主任說, 從災後幾天到幾周之內, 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容易凸顯出來。 遭遇災難性事件, 人們會對生命的脆弱產生無助等負面情緒, 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應, 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難以入睡、食欲降低等, 往往伴隨恐懼、焦慮、抑鬱, 有些則產生敵對、酗酒、吸煙、藥物依賴等不良行為。

李四冬說, 最需要心理救援5種人群, 他們是:容易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包括災難事件的倖存者、災難事件中家屬傷亡者、災難事件中直接參與救災者、災難事件中的工作人員(包括新聞工作者、心理救援人員本身)和間接瞭解災難事件者等5類人群。

“年齡越小, 受到心理創傷的影響就越大。 如果處理不好, 這種恐懼和陰影就有可能伴隨他們終生。 ”李醫生說, 劉老師就是早年的創傷沒有得到及時修復。 我們要鼓勵孩子把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 在心理應激期, 擁抱、肢體接觸、傾聽等是心理干預最起作用的部分;而對於不善交流的人, 則建議他們主動地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士的幫助, 其中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撥打心理諮詢熱線。

連結

“應激”是人體在超常刺激狀態下, 為維持其體內環境的穩定, 通過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系和植物神經系統, 表現出的一種防禦反應, 反應過度便可引起疾病。 在災難發生後, 切莫忽視“應激性疾病”的發生。 機體應激疾病症狀多樣,主要表現為精神心理和軀體兩方面。 處理機體應激性疾病應採取防治結合, 預防為主的策略。

記者毛茵 通訊員陳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