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Wū Dānɡ Guī
【別名】岩當歸、差風、光頭差風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金山當歸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 ualida Diels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未開花前採挖,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30-60cm。 根圓椎形, 長8-15cm, 徑0.8-2cm, 黑褐以至黃棕色, 外皮易剝脫。 莖單生, 稍帶紫色, 有細溝紋, 光滑無毛, 僅上部被細短毛。 基生葉三出甙二回羽狀複葉;葉柄長達20cm。 莖生葉一至二回三出式羽狀複葉, 葉片輪廓為寬卵形, 長10-20cm, 寬11-17cm;葉柄長5-8cm, 基部膨大成管狀葉鞘, 半抱莖, 鞘部開口, 背面密生柔毛, 莖頂部葉簡化成鞘狀, 頂端有3深裂的小葉片;末回裂片長圓形, 近革質, 有光澤, 先端漸尖至長尖, 基部鈍圓, 通常1-2深裂, 邊緣有圓鈍淺齒, 兩面沿葉脈密被剛毛。 複傘形花序直徑達15cm;花序梗長2-6cm;總苞片1-3, 早落;傘輻25-55;小總苞片8-10, 鑽形, 有緣毛;小傘形花序有花30-40;花白色, 無萼齒;花瓣倒心形, 基部漸狹, 先端內凹。 果實橢圓形, 長4-5mm, 寬2-3mm, 側棱狹翅狀,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陰濕山坡草叢及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南部地區。
【性味】味微甘;辛;性溫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 主血虛體弱;月經不調;痛經;崩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