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小心!減肥藥也傷肝 五招預防藥物性肝損害

長期不當或大量使用某些藥物可引起肝細胞壞死、肝內炎症反應, 導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今天是第14個全國愛肝日, 今年愛肝日的主題是“肝膽相照,

合理用藥”。 專家提醒, 除了慢病患者長期用藥容易造成藥物性肝炎外, 某些抗菌藥物、中草藥、減肥藥引起的肝臟損害也應引起重視。 此外, 不要輕信那些宣稱“保肝”或“強肝”的偏方, 事實上有些可能有一定肝毒性。 藥物的毒副作用除了影響肝臟, 還可導致膽汁淤積, 從而引起膽汁淤積性肝損傷。 已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 因其他疾病就診時, 應主動向醫生說明情況, 儘量避免因服藥而加重肝損害。

藥源性肝損害占15%

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代謝、解毒場所, 藥物進入人體後若發生毒副作用, 首當其衝受到損害的就是肝臟。 藥物性肝炎是由於藥物及其代謝產物或特異體質、包括使用不當引起肝臟損害的疾病。

解放軍458醫院全軍肝病中心主任醫師李灼亮介紹, 目前藥源性肝損害是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常見原因之一, 占所有肝損害疾病的10%~15%。

除了影響肝臟, 藥物的毒副作用還會導致膽汁淤積, 從而引起膽汁淤積性肝損傷。 據報導, 藥物引起的肝損傷中, 其中20%~25%為膽汁淤積型肝損傷, 若沒有適當治療, 可引起慢性肝炎, 最後甚至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若出現藥物性肝炎, 患者會有各種不適感如胃口變差、肚子發脹、噁心嘔吐、全身乏力, 嚴重者還會出現肝區疼痛、黃疸等。

減肥藥可引起藥物性肝炎

哪些藥物可引起藥物性肝炎?

李灼亮介紹, 主要包括三大類:

1.西藥:包括抗菌素類藥物, 如阿莫西林、先鋒四、氯黴素、紅黴素、利福平、磺胺類等;感冒藥;鎮靜催眠藥,

如苯巴比妥、艾司唑侖、氯美紮酮;解熱鎮痛消炎藥物, 如阿司匹林、撲熱息痛、芬必得、消炎痛、散利痛等;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激素類藥物, 如優降糖、他巴唑、甲亢平、丹那唑;維生素A與煙酸;抗腫瘤藥物;其他藥物, 如甲基多巴、心痛定、西咪替丁、消膽胺等。

2.部分中藥、中藥製劑以及部分草藥:比如, 長期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黃、桑寄生、山慈菇可引起肝功能異常;超量服用黃藥子、蓖麻子、雷公藤製劑, 可致中毒性肝炎, 出現黃疸、肝腫大等症狀。

3.減肥藥:目前市面上的減肥藥多是保健品, 部分產品成分沒有完全標識, 而是用“等”這樣的字眼一帶而過, 這樣的產品就很可疑, 沒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號的產品千萬不要購買。

五招預防藥物性肝損害

怎樣預防藥物性肝損害?專家表示, 主要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對於短期使用藥物的患者, 如抗菌素等, 一般問題不是特別大。 但對於需要長期服用某一種藥的患者, 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 一方面可能慢病患者缺乏意識, 另一方面雖然意識到某種藥的副作用但停不了藥, 建議3~6個月到醫院進行一次肝功能檢查。

2.不要隨意用藥, 生病了並非用藥越多越好。 對病情較重非用藥不可的肝病, 宜選用有效的藥, 以最小劑量和最短時間為好。

3.藥物應正確、規範、合理使用。 服藥同時避免飲酒、喝茶、咖啡等。

4.某些藥物說明書上寫著對肝臟功能有影響, 在可選擇的情況下, 儘量避開對肝臟不良反應大的藥物,

用別的藥代替。

5.患者積極配合醫生, 具體用藥情況需在醫生親診後, 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

醫學指導/解放軍458醫院全軍肝病中心主任醫師李灼亮 文/莫冠婷 通訊員何曉喆、吳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