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認識:強迫症簡介

某心理治療門診的病歷表明, 對於高考將近的高三學生來說, 最常見的心理疾病是精神衰弱和強迫症。

國內臨床醫學專家將強迫症的表現分為強迫觀念和強迫意向和行為兩大部分。

所謂強迫觀念, 是指見到或聽到某一事物時, 便出現引起患者不安的聯想。 例如, 看見黑紗, 便聯想到死亡或即將大難臨頭, 心情非常緊張。 有些病人每當接觸到某些概念和詞句, 就會聯想到和它相近或相反的概念。 如聽別人說“安全”、“友好”則腦子裡立即閃現出“危險”、“敵對”等概念。 有的患者反復深究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事件發生的原因,

, 如“世界為什麼存在”、“樹木為什麼向上生長”等。 病人明知思考這些問題毫無必要, 但又控制不住自己要去思考。

所謂強迫意向和行為, 是指病人常為某種與正常相反的意向所糾纏。 例如, 走到河邊或井邊, 老想往下跳, 但有害怕真的會跳下去。 有的患者有強迫行為, 如離家後反復回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或鎖好, 或書寫後反復檢查是否寫錯字。 有的患者常懷疑自己的手或衣服被玷污了, 雖然反復洗了幾次, 仍不放心。 有的患者每當見到電線杆、臺階、柱子等, 便不由自主地依次點數, 明知毫無必要, 但不數他就會感到心情不安甚至漏掉了有得從頭數起。 有的患者常重複某種動作, 以解除內心的不安,

如一個胳膊碰椅子, 另一個胳膊也一定要碰一下椅子;進門一定要左腳先邁, 否則要退回去再走一遍。

患有強迫症的患者內心都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反應。 一方面他們明知這些觀念和動作是毫無意義的、不必要的, 想努力加以控制, 但又無法消除這些行為, 甚至引起更為嚴重的 緊張和不安。 許多患者同時伴有頭痛、頭昏、失眠等神經衰弱的症狀, 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

強迫症患者一般膽小, 敏感, 害羞, 做事怕難為情, 常因此不能顯示出他們的口才和表演才能。 強迫症患者長有不安全感、不適應感。 強迫思維干擾正常心理活動之後, 常影響智力水準的發揮。 這樣, 強迫症患者在心理上常出現強迫行為和觀念之間的“矛盾”。

這種難以自控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惹、緊張、虛弱、疲乏。

其實, 正常的人大多數都有過強迫觀念, 例如不自主地反復思考某一問題, 或念某兩句話, 或唱一兩句歌。 不過, 這些行為並不會影響正常的 心理活動和行為, 所以不能看做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