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盡信養生書,不如無書

對於養生書籍, 人們的熱情之高令人咂舌。

走進新華書店, 以前佔據霸主地位的財經類、教育類書籍都已退居二線, 而形形色色的養生書籍你方唱罷我登場, 好不熱鬧。 從《人體使用手冊》、《40歲登上健康快車》, 到《無毒一身輕》等書籍, 都十分受讀者歡迎。

據瞭解, 在各地新華書店和圖書大廈中, 養生類書籍的銷量都能占到10%左右, 而在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的圖書部, 這類養生書籍更是占到50%以上。 正在北京一家沃爾瑪萬達店購書的張阿姨拿起一本《健康快車》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這簡直就是他們家生活的指南針,

“這個書出了好幾版, 我一本也沒落下。 ”

照書養生的人真不少

張阿姨一番話, 也算是道出了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聲。 記者在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鄒大媽家看到, 家中各類養生書籍、雜誌, 至少有七八十本。 鄒大媽表示, 自己老伴是個養生迷, 書店裡的暢銷養生書都要買回家, 還一板一眼地照著做。 “前幾天, 不知從哪裡聽來了喝檸檬水比白開水好, 就每天早上往暖壺裡放半個檸檬, 酸溜溜的我還真喝不習慣。 沒過兩天, 又看到書上說, 老年人腸胃差, 不適合喝檸檬水。 你說說, 這些書也不統一一下, 叫我們這些不懂的人越看越糊塗。 ”儘管如此, 鄒大媽的老伴還是樂此不疲地嘗試各種“養生大法”, “最近又迷上了什麼排毒,

頓頓都要吃蔬菜沙拉。 中國飲食挺好的, 何必學這些洋玩意兒。 ”鄒大媽無奈地說。

湖北武漢戴大爺的家更是令人大開眼界。 一屋子滿滿當當養生書, 多得都能開書店了。 除了市面上常見的書, 還有各種講座的“內部資料”。 每本書上, 戴大爺都認真做上筆記, 貼好標籤。 當記者問到是否會按照書中的內容身體力行時, 戴大爺說:“當然會!現在老年人越來越關注健康了, 但在這方面我們還是小學生, 這些書就是教科書。 寫書的專家就是我的老師, 他們說的一定沒有錯!”說罷, 戴大爺給記者展示了一本名叫《營養革命》的書:“這個專家是美國的博士, 在很多地方都講過課, 我身邊的老人都知道。 ”當記者問到如果書裡的內容出現矛盾時怎麼辦,

戴大爺倒是給了個好辦法, “看最新的書唄”!

書籍品質良莠不齊

那麼, 市面上如此繁多的養生書籍, 真能和專業、權威劃上等號嗎?

記者在調查後發現, 除了洪昭光等少數幾個專家外, 大部分書的作者都不是專業出身, 要麼號稱某某傳人, 要麼號稱某某養生大師、營養學家, 乍一看頭銜都不小, 仔細看卻發現有些人連正經的學歷和工作單位都沒有。 再細讀書中的內容, 發現只有少數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其他大多數都冠以“驚天大發現”、“人類健康史最大的革命”等噱頭, 招徠讀者。

對此,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鈕文異也表示, 養生類書籍品質良莠不齊的現象確實存在, 不過, 這也從客觀上反映了老百姓對健康相關產品的需求有所增加。

“我也接觸過不少書, 的確是有些嚴謹, 有些粗製濫造, 還有些根本就是七拼八湊的。 ”鈕教授表示, “但是對於不懂的人來說, 則往往只會通過書名、簡介去決定購買哪本書。 ”

選書要謹慎, 健康靠自己

因此, 大家在購買這類書籍時最好關注“三個權威”——權威機構、權威專家、權威出版社, 這樣且不論效果如何, 至少內容可以保證是正確的。 “一般來說, 越權威的專家越謹慎。 那些什麼都敢說的, 大家心裡就要打個問號了。 ”鈕教授提醒。

對於照書養生是否可行, 鈕教授則表示, 只要不是太偏頗的, 照著做也沒關係。 但是, 不能把自己的健康全都押到這些書上, 畢竟健康涉及到很多方面, 書裡說“調整飲食可以減肥”,

決不意味著你就不用運動了。 當了38年保健醫生的聶阿姨對此更是深有體會:“看書學知識是件好事, 但健康不是照葫蘆畫瓢。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 首先要做好體檢、瞭解自己的身體, 才能對症下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