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三代同堂摩擦不斷 到底誰錯了?

幾乎對所有三代同堂在一起生活的大家庭來說, 小年輕夫妻都可以說出老人的一堆毛病來, 而老人們更是看不慣年輕人的一些做法, 嗤之以鼻。 他們兩代人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 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 但是總還是不要傷了和氣。 到底誰對誰錯呢?先讓記者講兩個身邊的例子, 看看老年人和年輕夫婦到底都為何事煩心。

故事1

阿梅結婚四年, 孩子一出生都是她自己帶孩子。 後來孩子該上幼稚園了, 公公就幫著帶孩子, 跟小夫妻一起住。 從此, 家裡就變了天。 阿梅小夫妻吵吵架也正常, 但是每次吵架, 公公總是沖過來指責阿梅。 有一次, 老公對阿梅動了手, 夫妻倆拉拉扯扯時被公公看到, 沒想到公公大發雷霆說阿梅太惡劣, 讓他兒子跟阿梅離婚。

故事2

玲玲婚後決定和父母一起住, 但是她發現與老媽住在一起後遇到很多問題。 “我發現老媽完全變了,

天天冷言冷語對待我。 有時還數落我老公的各種不是, 我進行解釋。 結果老媽說我這樣護著他, 遲早要後悔。 我感覺老媽是非常強勢, 什麼事情都要聽她的!甚至不讓我和老公一起睡。 我每天都在苦惱中”。

矛盾多多 老人為何無理取鬧

大家長期一起生活, 一定會有小摩擦, 從吃什麼口味的菜到看哪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生活小細節的不和諧都會因為長期共處而無法隱藏。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廣州語沐心理的諮詢師丁思遠說, 現在的很多老人, 世界非常窄, 幾乎子女家庭就是他們的全世界了, 那當他們和自己的“全世界”關係不太好的時候, 怎麼辦呢?這些負面情緒無處安放, 最後還只能投放到子女身上, 然後一直惡性循環。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老人無理取鬧, 那可能是他們的積怨終於掩蓋不住了。

同時, 矛盾還隱藏著第二個深層次的原因, 丁思遠分析說, 在三代同堂中, 老人的“界限感”很容易搞不清楚。 在以上兩個案例中, 最大的一個矛盾點就是老人過多地介入到年輕人的生活中。 老人的界限感模糊在三代同堂之中殺傷力是相當大的, 老人沒有從“守護者”的角色中脫離出來。

還有第三個原因, 老人插手子女的生活, 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自己一點安全感, 老人在家裡各種找事, 其實一定程度上是想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和自我價值感。 可以說, 這三個原因讓老年人看起來蠻不講理, 總喜歡與小夫妻過不去。

合不來, 分開住? 求同存異有善意

有矛盾就一定要分開住?丁思遠說,

問題也不是只有一種解決辦法, 只要雙方都明白各種行為背後的原因, 再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 將矛盾的影響減到最小, 求同存異還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在絕大多數家庭當中, 老年人和小夫妻之間的互動都是善意的, 只是這種善意以不怎麼美好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如果是善意的互動, 那麼就要有兩點期望:希望對方好, 希望對方對自己好。 當能夠認識到對方的善意時, 很多矛盾就已經化解了。 剩下那些化解不了的怎麼辦呢?丁思遠認為, 雙方都要調整一下心態。

從老人的角度來講, 首先要相信孩子一定是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的。 其次, 要認識到自己和孩子現在的相處方式其實是讓自己不開心的,

為了過得開心, 要讓自己的言語優美一些, 笑容多一些。 最後, 老人的世界越小, 家庭越容易有矛盾, 所以老人要擴展自己的世界, 不要一直關注著家庭內部, 想想自己年輕時的興趣愛好, 現在可以去用心培養了;每天抽一點時間出去逛逛, 找幾個談得來的人一起短途旅行一次……當世界變大了, 一個小角落的紛爭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從子女的角度來講, 處理矛盾的唯一的原則就是溫和而堅定:在表達感受的時候要溫和, 在表明立場的時候要堅定。 父母的行為對你造成了困擾, 那麼溫和地告訴他們, 你受到了傷害, 讓他們知道你的尷尬、委屈、糾結、生氣, 但一定不要指責。 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以“我”開頭的表達都是比較溫和的,

而以“你”開頭的表達則多半具有攻擊性, 所以溫和的表達感受, 一定是以“我”開頭的句式。 而堅定的表明立場, 則可以很好地解決父母執著于扮演“守護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