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針刀有了透視眼 二十分鐘打敗鼠標手

李石良: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臨床系副主任, 中日醫院針灸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擅長:針刀治療頸椎病、頸源性頭痛、眩暈、耳鳴、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脊柱四肢慢性軟組織損傷等疾病。 門診時間:周一、三、五上午

(中日醫院針灸科主任李石良)手指麻木、感覺異常、抬不起來……“鼠標手”(腕管綜合征)對于大家已經不再陌生, 臨床上常有患者愁眉苦臉地問我, 做了幾次針刀見效甚微, 難道非得去手外科挨一刀嗎?

我很理解患者的苦衷, 的確, 在這個信息的社會,

用電腦和手機, 銀行取錢輸密碼, 甚至單位的指紋打卡, 手指不靈活, 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一些需要大量活動雙手的職業人群, 如鋼琴師、教師、甚至是羽毛球運動員等, 都成為此病的高發人群。

“鼠標手”(腕管綜合征)是腕橫韌帶的增厚或其他原因使正中神經受壓,

解決問題需要把腕橫韌帶切斷, 別小看腕橫韌帶, 旁邊就是尺動脈, 底下是支配手指運動的正中神經, 碰了哪個都了不得。

手外科采用腕管切開術或是腕管內鏡下切開術, 雖然視野暴露充分, 但是創傷面比較大, 手腕上會留有疤痕, 對于愛美的人不太容易接受, 而且要住院, 時間和經濟上都付出不小。

而普通的針刀畢竟是“盲切”, 為了找準目標必須要選擇在骨性結構的表面, 垂直切下, 只能靠手下的感覺來判斷是否切到了腕橫韌帶, 由于針刀尖端的刀刃寬0.8毫米, 每刺入一次只能將腕橫韌帶切開0.8毫米, 為了增加治療效果, 需要增加切割次數, 通常是每次切割四五下, 因此臨床效果也是良莠不齊。

同時, 針刀入路的位置恰好是神經血管密集分布的地方, 治療過程中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傷的概率也不小。

如何讓患者一次性解決病痛?我從2010年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先通過解剖研究詳細了解了腕管的局部結構和腕管綜合征患病的原因, 最近兩年, 又在26具“大體老師”(捐獻的遺體)身上進行了超聲引導下針刀手術的設計與實驗, 反復操作證實了在超聲引導條件下, 使用針刀完全可以達到將腕橫韌帶切開的效果, 一次就能徹底根治“鼠標手”, 這樣用于臨床就很有把握了。

這種技術從2018年正式用于臨床。 我一周能做10例左右, 每次治療大約用時20分鐘左右, 目前的近期臨床治愈率達到75%。 和其他療法有所不同, 在超聲下做針刀,

醫生能夠清晰地看到病變部位, 精準判斷出在哪個位置進針, 采用水平切法, 更能體會切割韌帶的穿透感, 保護到周圍的神經和血管。 治療過程短暫, 患者隨來隨治, 恢復迅速, 術后不留瘢痕, 在醫保內, 花費也相對便宜。 有些膽子大的患者, 可以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看著屏幕上的影像, 親眼看到治療的過程, 我還能趁機給他們做做科普。

有些患者會覺得, “鼠標手”也不是什么大病, 忍一忍, 歇一歇就過去了。 并不是這么想當然, 患病時間久了, 拇指下的“大魚際”會出現肌肉萎縮, 嚴重時大現拇指會出現萎縮性潰瘍, 是不可逆的。

除了鼠標手, 超聲導引下的針刀對腱鞘炎、凍結肩、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的治療, 效果也不錯。 一周前, 我應韓國政府保健衛生部邀請出席了韓國主辦的國際會議The 10th Global Healthcare & Medical Tourism Conference & Medical Korea 2019,

首次向世界各國的學者介紹了這項研究成果。

作者手記

我研究在超聲引導下做針刀幾年了, 這算是中西醫一次比較完美的結合, 中西醫在臨床上應該相輔相成, 無論是中醫大夫還是西醫大夫, 只要能為患者解除病痛, 心里都是很欣慰的。

回想起來, 針灸科醫生想要掌握好這項技術, 分享我的一點經驗吧, 要下功夫認真學習超聲技術, 一點都不能含糊。

因為真是隔行如隔山!和常人理解有所不同, 眼睛看到的器官, 經過超聲成像, 到了屏幕上, 完全就不是眼中的器官了, 你得把這兩種圖像, 在大腦里重新對應, 進行轉換成像。 我學習超聲技術大約經歷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每周都抽出半天, 專程去北京朝陽醫院向麻醉科副主任王云教授學習臨床超聲引導技術, 同時和北京宣武醫院疼痛科倪家驤教授團隊不斷探討研究, 他們都是國內較早應用超聲可視化麻醉技術的學者。

去年, 我榮幸地接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主任委員, 在今后任職的四年里, 我們將倡導超聲可視化技術廣泛應用于針刀臨床, 并爭取適時推出一批技術標準, 為推動針刀技術的精準化、規范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