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腳是什麼原因 汗腳需對症下藥方可治癒
汗腳與遺傳有關
天生就是汗腺發達、容易流汗的人,
比較容易有腳臭的困擾。
因為手掌與腳掌的部位汗腺分佈較身上其他地方都要來得多,
再加上穿鞋襪的緣故,
因此容易發生腳臭。
另外,
年齡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青少年時期的小孩精力旺盛,
活動量大,
因此流汗也會比較多;而到了中老年時期,
汗腺萎縮,
流汗量減少,
有可能原本因為流汗造成的腳臭會慢慢消失。
汗腳或是腳部疾病引起
最常見的就是香港腳、灰指甲及角質溶解症(角質層遭到細菌感染後,
導致腳掌厚皮的地方出現像痘疤一樣的凹洞)。
患者大多是因為流汗量大,
汗水的堆積導致細菌、黴菌孳生,
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多汗引發了香港腳等疾病,
繼而造成腳臭的發生。
汗腳也與個人衛生習慣相關
這跟工作與個人衛生習慣相關。
有些工作必須經常穿著不透風的鞋襪,
譬如員警、軍人或是工人,
如果經常流汗,
則發生腳臭的機率又會大增。
個人衛生習慣不好,
像是鞋襪永遠都是同一雙或是洗澡草草了事,
不重視腳指頭與腳縫的清潔,
更沒有將腳擦乾,
這些不良的衛生習慣都是造成腳臭發生的元兇。
汗腳或是多汗症所致
人的手心、腳心是小汗腺分佈最密集的部位, 腳心每平方釐米有620個汗腺, 而人體其它部位每平方釐米僅有140-340個, 所以運動或者長時間走路之後, 腳汗會增多。 多汗症的患者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系統反應比別人強烈, 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憤怒時, 汗腺受到交感神經的影響,
![](/uploads/6/D3/6D332DAB5F.jpeg)
汗腳如何調理
從中醫角度看, 手腳愛出汗主要與脾胃失調有關, 例如愛喝冷飲、飲酒過多、多吃辛辣油膩的食物等, 容易傷陽氣、傷脾胃。 當人體的脾胃功能受損時, 濕氣重, 比別人更容易出汗, 特別是手和腳。
中醫治療手腳多汗, 一般會根據不同體質從調理脾胃入手。 除了藥物調理以外, 多汗症的患者在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 少食肥甘厚味、油膩之物。 更不能貪涼, 以免傷脾胃, 導致出汗更多。 平時可以適當增加些祛濕健脾的食物, 比如山藥、薏米、玉米、土豆、竹蓀、黑豆、冬瓜、豇豆等。 對於嚴重的多汗症患者, 醫生可能還會根據病情使用穀維素等神經調節類藥物。
![](/uploads/4/35/4354CE1B9B.jpeg)
市場的止汗劑治標不治本
對於“多汗族”,
止汗劑就是救命草,
不僅能止汗還能祛味。
殊不知,
這種“霸道”的做法治標不治本,
長期使用還可能堵塞毛孔,
導致代謝的廢物不能正常排出。
止汗劑的主要成分多為氯化鋁、酒精、鞣酸、芳香劑、殺菌劑等。
這些成分中,
有的能暫時封閉小汗腺,
抑制汗腺分泌功能;有的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
阻止汗液釋放,
保持皮膚乾爽清新。
但是,
止汗劑只能緩解一時,
過了一段時間又會逐漸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如果頻繁使用,
止汗劑中的化學成分還可能會堵塞汗腺導管,導致皮膚過敏,出現紅腫、瘙癢等症狀。此外,中醫認為,如果經常使用收斂、止汗的藥物,會堵住排泄邪氣的通道,無異於“閉門留寇”,還可能引發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