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丸的功效與作用
大補丸是一種中藥方劑, 大補丸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種, 不同的食用方法對身體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異, 所以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
【別名】 大補陰丸(《醫學正傳》卷三)、補陰丸(《明醫指掌》卷六)。
【處方】 黃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 炒)各120克熟地黃(酒蒸)龜版(酥炙)各180克
【制法】 上藥為末, 用豬脊髓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滋陰除火。 主肝腎陰虛, 由虛生熱。 骨蒸潮熱, 盜汗, 足股疼熱, 舌紅少苔, 尺脈數而有力。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 空腹肘用鹽開水送下。
【備註】 方中黃柏、知母苦寒瀉火, 熟地大補腎陰, 龜版、豬脊髓屬血肉之品, 填精益髓。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 川黃柏(炒褐色)
【制法】 上藥研末, 水泛為丸。
【功能主治】 去腎經火, 燥下焦濕。 主筋骨軟。
【用法用量】 每次3~6克, 氣虛以補氣藥送下, 血虛以補血藥送下。 並不單用。
【摘錄】 《丹溪心法》卷二
【處方】 天冬(去心)麥冬(去心)菖蒲 茯苓 人參 益智仁 枸杞子 地骨皮 遠志肉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婦人瘦弱, 血少不能受孕者。 (不孕)
【用法用量】 空腹時用酒送下3O丸。
【摘錄】 《醫宗金鑒》卷四十五
【處方】 陳韭子半兩, 陳蘿蔔子(以上炒)半兩, 蕤仁(去皮)半兩, 川山甲7片(用酒炙), 麝香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 男子脾腎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食前、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 《宣明論》卷十二
【處方】 黃耆(炙)2錢, 人參2錢, 白術2錢, 白茯苓2錢, 甘草(炙)2錢, 當歸(酒洗)2錢, 川芎2錢, 白芍(酒炒)2錢, 半夏(泡)2錢, 陳皮2錢, 川烏(炮)3分。
【制法】 上為末, 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 補脾行痰。 主脾胃虛弱, 痰涎流注經絡, 癱病在右, 手足緩而不能舉。
【用法用量】 姜湯送下。 更灸曲池、三裡、絕骨、肩髃各二七壯;若口眼逆向一邊者, 灸頰車穴, 左灸右, 右灸左。
【摘錄】 《育嬰秘訣》卷二
【處方】 黃耆、人參、焦術、熟地、當歸、文蛤。
【制法】 上為末, 為丸服。
【功能主治】 痔瘡日久成漏。
【用法用量】 外用附子研末, 口津作餅如錢厚, 貼患處, 灸至微熟又另換, 以直至肉平為度, 隨用補藥作膏貼。
【摘錄】 《醫學集成》卷三
【處方】 川黃柏(炒褐色)。
【制法】 水為丸服。
【功能主治】 去腎經火, 燥下焦濕, 去陰火。 主陰火亢極, 足脛疼熱, 筋骨軟, 不能久立, 及婦人火鬱發熱。
【用法用量】 《景嶽全書》本方用法:米粥為丸, 血虛, 四物湯送下;氣虛, 四君子湯送下。 《張氏醫通》本方用法: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錢, 空心醇酒下。 如服之不應, 每斤加厚肉桂一兩。
【各家論述】 《醫方考》:柏皮味苦而厚, 為陰中之陰, 故能制腎經沖逆之火, 火去則陰生, 故曰大補。 王冰曰:壯水之主, 以制陽光, 此之謂也。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 赤何首烏(大者)4兩(用黑豆拌蒸), 白何首烏(大者)4兩(用黑豆拌蒸), 人參2兩, 黃耆3兩(蜜炙), 白術2兩(炒), 白茯苓3兩, 當歸4兩(酒洗), 熟地4兩(酒蒸), 白芍2兩(酒炒), 牛膝2兩(酒洗), 杜仲2兩(去皮, 酒炒去絲), 山茱萸(去核)2兩, 五味子1兩,
【制法】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烏鬚髮, 補腰腎, 固元陽, 生血氣。 主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 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 《萬氏家抄方》卷四
【別名】 蓯蓉大補丸
【處方】 木香(炮)10兩, 附子(炮, 去皮臍)10兩, 茴香(炒)10兩, 蓯蓉(酒浸)10兩, 川椒(炒去汗)10兩, 桃仁(炒, 去皮尖)5兩, 葫蘆巴5兩, 牛膝(酒浸)5兩, 巴戟(去心)5兩, 五味子5兩, 黃耆5兩, 白蒺藜(炒, 去刺)5兩, 澤瀉5兩, 羌活2兩, 檳榔2兩, 天麻2兩, 川芎2兩, 桂心2兩。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元髒虛憊, 血氣不足, 白濁遺泄, 自汗自利, 口苦舌幹, 四肢羸瘦;及婦人諸虛。
【用法用量】 蓯蓉大補丸(《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摘錄】 《三因》卷十三
通過上文對大補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養生方劑有許多,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 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生方劑, 只有學會這樣的製作方法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