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是種病
有人到了異國他鄉, 就會食欲不振, 上吐下瀉, 渾身無力, 人們常說, 這是水土不服。 甚至有的老人在離開家鄉時, 帶一包家鄉的土, 說喝上它可以預防“水土不服”。 為什麼會發生“水土不服”呢?
現代醫學研究已經證明, 所謂水土不服, 其實是患了腸道菌群失調症。
有觀察表明, 胎兒在宮腔內羊水中孕育時, 胃腸道黏膜就開始了學習和識別記憶。 出生後的母乳及各種餵養食物即啟動了胃腸道微生物的選擇性生長與定居, 它們不斷地接受人進食的物質, 並據其誘導出相應的優勢共生菌群。 及至成年, 人體胃腸道的共生菌數量可達1000萬億個, 種類可達500~1000
種, 重量可達1.5千克。 若將在人體內的所有細胞計數, 則人體自身的細胞數目僅約10%, 而共生菌的細胞數占到了近90%。
胃腸道共生菌不僅數量多, 而且攜帶著較人類更多的基因群, 終身通過與攝入的食物接觸而不斷地學習、識別、記憶,
可以說, 正是胃腸道內的共生菌決定著人們對於所攝入飲食的吸收利用, 也決定著人們的營養代謝狀態。 更進一步說, 還是這些共生菌在不斷識別並學習記憶著進入人類腸道的各種物質,
當人到了異地他鄉, 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飲食的種類發生了變化, 胃腸道共生菌一時還不適應這種變化, 就會發生菌群紊亂。 機體內的正常菌群在種類、數量、毒力等方面都會發生變化, 有些平時與機體共生的制病菌, 立即變友為敵, 使人致病。 同時, 那些正常為機體提供營養物資, 幫助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的細菌也會受到抑制而減少, 這一系列人體內部不適應的變化, 實際上就是腸道菌群失調症, 人會出現食欲不振, 上吐下瀉, 渾身無力等症狀。 等到胃腸道內的共生菌適應了這種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