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不能吃冰是真的嗎 三伏天為什麼不能吃冰
三伏天不能吃冰其實有一定的道理, 三伏天雖然天氣炎熱, 但如果食用太多的冰凍食品會導致寒氣入侵, 不利於身體健康, 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吃, 可以適當的食用一點, 不過要儘量少吃。
三伏天的確不宜吃冰, 如果實在是想吃, 可以少量吃一點, 不宜過多。 三伏天, 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之時。 在機體陽氣最旺時, 一味用寒涼之品(冰飲、空調)加以抵抗, 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 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伏天的天氣炎熱, 有時還加上悶熱, 所以人們常稱伏天為“苦夏”, 此時, 人體體內熱量不易散發, 胃腸溫度也偏高, 冰冷、寒涼之品入於胃腸道, 容易引起胃腸痙攣, 出現腹痛、腹瀉等表現, 所以不建議在伏天的時候“吃涼”。
三伏天吃冰不利於身體健康, 但也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能吃, 只是應該儘量少吃。
冬為陰、夏為陽, 夏季三伏之時令, 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之時。 在機體陽氣最旺時, 一味用寒涼之品(冷飲、空調)加以抵抗, 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 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從養生角度來看, 夏日不吃寒涼的食物是對身體有益的, 但少量吃冰冷東西也無妨, 僅靠三伏天避免冰冷就能逼出體內多年寒氣的說法明顯誇張,
另外, 並沒有充分證據表明三伏天裡不能吃冷飲。 相反, 正常情況下, 炎熱的三伏天裡適當吃一些新鮮衛生的冷飲, 還有助於消暑解熱和增進食欲。 當然, 對於老年人、嬰幼兒、兒童、孕婦、經期女性、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牙病、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該少吃或不吃冷飲。 大量吃冷飲, 可能造成頭痛、嘔吐、腹痛、腹瀉, 嚴重的可以誘發心梗等。
1、口渴後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後, 不宜大量飲用白水, 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 因為大量出汗後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 如不及時補充鹽分, 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 導致代謝紊亂。
2、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 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 若大量飲白酒, 更會助熱生濕, 無異於火上澆油。
3、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 高溫燥熱, 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 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 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
4、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 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 睡眠時間少, 睡眠品質差。 如能午後稍睡片刻, 猶如給大腦充電, 有利體力恢復。
5、適度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 但是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 萬萬不可劇烈運動, 否則有害無益。 世界共識, 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6、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醫學研究表明:防暑降溫, 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 夏天出汗增多, 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 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對神經、肌肉功能, 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 體內鉀不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