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牛毛氈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Shān Niú Máo Zhān

【別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氈(《貴州民間藥物》), 褐穗飄拂草(《廣州植物志》), 片角草(《中國植物志》)。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暗褐飄拂草的全草。 8~9月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稈叢生, 高20~40釐米。 葉線形, 長5~15釐米, 先端急尖, 兩面被毛。 苞片2~4, 葉狀, 長8~35毫米, 被毛長側枝聚傘花序複出, 有多數被毛的輻射枝;小穗長圓狀披針形, 長6~10毫米;有花鱗片卵狀披針形, 被粗短毛, 棕色, 中脈1條;雄蕊3;柱頭3。 小堅果倒卵形, 有三棱, 淡棕色或白色。 花、果期6~9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頂、草地或田中。 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湖南、貴州等地。

【性味】性平, 味辛。

【功能主治】解表, 清寒熱。

【附方】治斑疹傷寒:山牛毛氈一兩。 煎水服。 (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