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中醫辨證醫治頑固性結腸炎

每當夏季來臨, 許多人常因進食生冷、腹部受涼甚至氣候變化, 出現腹痛、腹瀉、腹脹或便秘。 大便不規律, 或有時一天大便多次,

甚至因突發的腹痛、便意找不到廁所而尷尬, 給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許多煩惱。 患者多處求醫均診斷為“慢性結腸炎”, 給予抗生素治療如用氟呱酸、抗菌優、甲硝唑等, 但效果常不太理想。

既然是結腸炎為什麼用抗生素無效呢?

其實, 這是一種特殊的腸道疾病———腸易激綜合征, 它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 最新研究表明, 可能與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功能紊亂有關。 西醫對此還沒有特效療法, 目前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 症狀控制不理想, 且復發率較高。

近年來, 筆者收集了大量國內外有關腸易激綜合征的資料, 並對以往就診的“慢性結腸炎”病歷進行分類分析, 發現在“頑固性結腸炎”病人中, 有近80%的病人屬腸易激綜合征。 經對這些患者的病史、症狀及治療方法進行歸納總結, 初步摸索出一條中西醫結合, 以中醫辨證施治為主的治療方法。 經上千例臨床驗證效果明顯。

具體的方法為:根據臨床症狀將其分為腹瀉型和便秘型兩大類。

腹瀉型:表現為腹痛、腹瀉、大便黏液。 腹痛以臍周和左下腹為主, 常於排便後緩解。 大便為糊狀, 每次量不多, 或僅為少量黏液。 治則以疏肝理氣, 行氣活血為主。 選用柴胡、白芍、當歸、丹參等中藥配製成“易激平1號”膏藥貼臍治療, 具有療程短, 見效快的特點。

便秘型:主要表現為腹脹, 以肚臍右側和全腹為主。

大便呈“羊糞”樣幹硬的顆粒樣便。 有的患者雖為稀、軟便, 但排便粘滯不爽, 患者稱之為“擠牙膏”。 治則為補中益氣, 健脾導滯。 以中藥白術、黃芪、檳榔、厚樸等製成“易激平2號”系列藥物口服或貼臍治療, 使其復發率明顯降低。

大部分患者經1~2個療程治療, 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 除藥物治療外, 患者還應保持樂觀的情緒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樣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值得提醒的是, 要確診本病,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 先經腸鏡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疾病。 特別是40歲以上有便血、下墜等症狀的患者, 進行腸鏡檢查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