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練書法 養生保健的秘訣
在我國, 民間有一句俗話:“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何為相?相者, 姿勢也。 練習書法, 要胸張背直頭端正並稍微向前傾斜, 人體在站立之時, 雙腳要自然放開與肩同寬, 兩肩均要平直, 使胸與肺有舒展自如的餘地。
書家在習字之時, 因手腕著力運動筆管, 往復伸屈, 心搏猶如鐘擺一樣地自然運動, 故上肢的運動, 能與心搏配合尤著, 就好像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推拿按摩。
在書家的運筆過程之中, 通過五指執筆, 以五個手指反復運動來調和氣血, 活絡關節, 平衡陰陽, 有益於身體的活動能力, 從而達到身體內在功能的調節;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人體大腦的新陳代謝;更有利於人體增強內部“老年素”的排泄作用。
展紙揮毫, 斟酌推敲, 常使書家全神貫注地思維和專注構思。 醫學專家證實, 中老年人勤于思維, 常動腦學習, 會使大腦得到相應的鍛煉, 可以達到調節肌體功能和抗衰老的目的, 有效地促進大腦組織的活力, 增強記憶能力, 這是書家保持思想及思維敏銳的一種練習方法。
練習書法, 是一種動與靜的運動過程, 與體育運動中打太極拳、練習氣功等鍛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從中取得的鍛煉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書家在展紙揮毫之時, 人體配合默契, 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 甚至腰部也都相應地得到鍛煉。
在書寫之時, 心靜手動,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 高強度的工作負擔與周邊環境的複雜, 使人神經系統的正常運動招致了不同程度的干擾和破壞, 甚至還會殃及到心身健康。 而在工作繁忙過後的空余之時, 能抽些時間練習書法, 吟詩作賦, 繪畫丹青, 均能使人心曠神怡, 使一天緊張的工作情緒得到調節, 有益於自身的生活與健康, 以此陶冶高尚的品格與情操。
我國書家歷來壽者多, 虞世南81歲, 歐陽洵85歲, 柳公權88歲, 文征明90歲;世界文豪列夫·托爾斯泰82歲, 巴甫洛夫83歲, 歌德83歲……我國著名的書法藝術家黃若舟老先生說:“老年是人生較成熟的階段,
揮毫潑墨之際, 舒散懷抱之時, 心無掛礙, 心平氣和, 心情舒暢, 保持心理平衡, 便怡然自得, 持之以恆, 樂此不倦, 樂在其中, 有利於心身健康, 這是健康與長壽的要素。
在窗明心靜、清雅安適之時, 入硯睢墨, 瀟灑揮毫, 潑墨寫意, 傾情於筆端紙間, 紙上春風筆上開。 勤練書法, 勤于思維, 探求學問, 提高書藝, 陶冶情操和豐富充實自己的人生, 樂在其中, 這是人生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壽的良好習慣和方法, 是人們通向健康長壽的寬廣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