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產草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Cuī Chǎn Cǎo
【別名】牛尾草、六角草、細穗石鬆、樹靈芝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杉科植物馬尾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legmariurus phlegmaria(L.)Holub.[Lycopodium phlegmaria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原形態】附生植物, 枝條細長下垂, 長15-60cm, 二至四回二叉分枝, 枝有溝。 葉近革質, 螺旋狀排列, 6-8行, 接近或疏離, 斜展, 有短柄, 三角形至披針形, 長4-20mm, 寬2.5-6mm, 先端短尖, 基部圓形, 全緣, 扁平;主脈明顯。 孢子囊穗多數, 通常多回分枝, 末回分枝纖細, 直徑約2mm;孢子葉疏生或密集, 圓三角形至卵狀披針形, 長約1mm, 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或楔形, 全緣, 綠色, 革質。 孢子囊圓形, 黃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林中的樹幹上或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生物鹼:細穗石鬆堿(lycophlegmarine), 8-去氧-13-去氫幹層塔寧堿(8-deoxy-13-dehydroserratinine), 石鬆佛利星堿(lycoflexine), 8-去氧千層塔尼定堿(8-deoxyserratinidine), 法氏石鬆定堿(fawcettidine), 表二氫法氏石鬆定堿(epi-dihydrofawcettidine), 細穗石鬆明堿(lycophlegmine), N, N′-二甲基馬尾杉堿(N,
【性味】淡;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發熱咽痛;水腫及蕁麻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20g;或泡酒。 外用:適量, 搗爛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