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1.《本草拾遺》:大紅蝦生臨海、會稽,
大者長一尺,
須可為替。
2.《北戶錄》:紅蝦出潮州、潘州南巴縣,
大者長二尺。
3.《綱目》:閩中有五色蝦,
亦長尺餘,
彼人兩兩幹之,
謂之對蝦,
以充上饌。
【拼音名】Lónɡ Xiā
【英文名】Prawn or lobster
【別名】大紅蝦、海蝦、紅蝦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蝦科運行中國龍蝦、錦繡龍蝦等多種龍蝦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nulirus stimpsoni Holthuis2.Panulirus ornatus(Fabricius)
採收和儲藏:春季捕撈,
鮮用或加工成龍蝦仁。
【原形態】
1.中國龍蝦,
體長200-350mm,
頭胸甲寬42-50mm,
個別更長大,
頭胸甲呈關圓柱形,
散佈有許多大小棘刺,
每個小刺的基部周圍列生剛毛。
,
無額角。
眼大,
地眼眶,
有1對粗大而尖的眼上刺。
觸角板中央有一淺溝,
板上有2對宜短的大棘和數對小棘,
其腹面前緣具有3刺,
中間一個較大。
第1觸角柄的第2節幾達第2觸角柄的末端;第2觸角鞭部很長,
柄部具粗刺。
第1步足粗短,
其餘4對稍細長,
各步足指節的腹側列生剛毛,
雌體第5頻足的指節基部內側生1個齒突成亞鉗狀。
第2-4腹節背面左、右各有一較寬的橫向凹陷,
密生短絨毛。
各腹節兩側末端有一向後外肢,
形成寬大的尾扇,
其前半部背面有多數小刺和短剛毛。
背甲紫褐色或橄欖綠色,
上部有許多很小的白色斑點。
2.錦繡龍蝦,
體長395-550mm,
頭胸甲寬95-132mm,
頭胸甲呈圓筒形,
中部較寬,
刺少且短小,
無毛。
無眼眶,
眼上刺粗大,
觸角板上有2對大棘,
中間還有1對小棘,
腹面前緣有3刺。
第1觸角鞭長於其柄部,
第2觸角基部離得較開,
鞭部很長,
頭胸甲後緣有一橫溝,
其中部較寬。
腹部第2-6節背面光滑平坦,
無任何橫溝或凹陷。
頭胸甲背面具美麗的五彩花紋,
步足呈棕紫色,
上有黃白色圓斑,
腹部背面有棕色斑。
最大個體可達5kg以上。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棲息於5-40m深的淺海岩礁間,
或在泥沙質的淺海間活動。
2.棲息於水深8-15m的岩石礁間或泥沙質的淺海底。
夏、秋季產卵50萬萬粒,
卵形小,
孵出幼體頭胸部寬大,
腹部短小,
需經數次蛻皮後,
經歷一游泳附段,
才長成。
資源分佈:1.分佈于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及西沙群島等沿海。
2.分佈於浙江舟山群島以南,
東海、南海。
【化學成份】對蝦的可食部分每100g含水分77g,
蛋白質20.6g,
脂肪0.7g,
碳水化物0.2g,
灰分1.5g,
鈣35mg,
磷150mg,
鐵0.1mg,
維生素 A360國際單位,
硫胺素0.01mg,
核黃素0.11mg,
尼克酸1.7mg。
體肌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
對蝦變褐色的原因,
是因含酪氨酸酶,
如用亞硫酸鋼將酪氨酸還原,
則不受此酶的作用,
因而不變褐色。
伊勢蝦(龍蝦之一種) Panulirus japonicus Gray肌肉的一般化學組成,
每100g含水分84.78g,
蛋白質14.20g,
脂肪0.3,
0.5g,
糖元0.05,
0.05-0.06g,
灰分1.6,
1.7g(前數為6月份含率,
後數為 11月份含率)。
此種龍蝦每100g含維生素A元8國際單位,
B110μg,
B2100μg,
尼克酸1.9mg,
C3mg。
每克肌肉含。
一生育酚(即維生素 E)1.2mg以上;碘的含率僅低於海藻。
幹龍蝦每公斤含碘6mg。
伊勢蝦肌肉水提出物中,
含以下各種物質(每公斤新鮮肌肉所含克數):6-篷基嘿吟(6-Hy-droxypurine或 Hypoxanthine)0.16,
精氨酸5.2,
組氨酸0.013,
賴氨酸0.35,
甜菜堿(Betaine)2.4,
丙氫酸0.35,
脯氨酸0.1,
牛黃酸(Taurine)少量,
乳酸 O.2,
酪氨酸也存在。
龍蝦肌肉感口同其他動物,
含與肌肉收縮有關的蛋白質--肌球蛋白(Myosin)、肌動球蛋白(Aetomyo-sin)及甲胺;尾肌含三甲鏡氧化物(Trimethylamineoxide)約0.3%。
龍蝦尚含膽甾醇170mg%。
殼和內服都含β-胡蘿蔔素,
而殼中含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Lutein)、雞油菌黃質(Canthaxanthin)、海膽烯酮(Eehinenone)、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梳黃質(Cynthiaxanthin)等為數頗多。
其殼中色素有三種,
即α-甲殼青(α-Crustaeyanin)、β-甲殼青和一種黃色色素,
它們的輔基都是蝦黃質(Asta-xanthin)。
β-甲殼青分子量為21800±1000,
含蝦黃質2分子。
【性味】味甘;鹹;性溫
【功能主治】補腎壯陽;滋陰;健胃;安神。
主陽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神經衰弱;皮膚瘙癢;頭瘡;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5-50g;或酒燙服;或炒食。
外用:適量,
搗爛敷。
【附方】①補腎興陽:對蝦,
燒酒浸服。
(《綱目拾遺》)②治陽萎:活海蝦若干,
浸酒中醉死,
炒食(《泉州本草》)③治痰火後半身不遂,
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裁、朱砂、骨碎補、拘杞子、續斷、牛膝各二兩,
大蝦米四兩,
菟絲餅四兩。
用燒酒二十斥煮服。
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兩。
酒服完,
將渣曬乾為細末,
蜜丸。
每服二錢,
酒送下。
(《醫學指南》)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大紅蝦弊,
主蛔蟲,
口中疳NI,
風瘙身瘁,
頭瘡,
齲齒,
去疥癬。
2.《綱目拾遺》:對蝦,
補腎興陽;治痰火後半身不遂,
筋骨疼痛。
3.《隨息居欽食譜》:開胃、化痰。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