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療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疾病, 女性患者居多, 患者可伴有體重減輕情況、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狀, 患者需要多加調理調養, 具體的調養方法主要是從日常飲食入手, 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 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 那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療法都有哪些呢?我們來看看。
1.桂圓:又稱龍眼、桂圓肉。 味甘, 性平, 入脾、心經。 是補血益心、長智益脾之要藥, 入脾經功勝大棗。 單用具有益氣補血功效。 用於類風濕之後期血細胞減少、體質虛弱、貧血等。
2.枸杞子:適用于類風濕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身乏無力者, 久服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 令人長壽。 可鮮食, 配白菊花泡水代茶, 還可與米煮粥食用。
3.生薑:亦稱姜, 味辛, 性微溫。 具有解表驅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之功效。 生薑中含有一種薑辣素, 對心臟、血管有刺激作用, 能使心跳加快, 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
4.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 適用於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5.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 適用於類風濕痹痛, 四肢拘攣、肝腎不足。 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6.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 洗淨煎水內服, 亦可食用橄欖果。 治療類風濕痹症, 手足麻木等。
7.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 每日食用3克~5克。
8.辣椒:具有溫中散寒之功效, 外用可使局部皮膚血管擴張,
9.蓮子:味甘澀, 性平, 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 據《本草綱目》記載, 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 可鮮食, 也可乾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10.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 適用於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11、辣椒豬肉湯:瘦豬肉100克, 辣椒根90克。 將瘦豬肉洗淨, 切塊, 辣椒根水洗後用紗布包好, 封口。 再把豬肉、辣椒根、蔥段、薑片、花椒一起放入砂鍋內, 加水適量, 先用武火燒沸, 改用文火燉煮半小時至肉爛, 去辣椒根, 吃肉飲湯, 每日1劑。 本方具有溫經散寒、祛濕止痛的功能, 適用於關節疼痛較劇者。 熱痹忌服。
12、桂漿粥:肉桂10克, 粳米50克, 紅糖適量。
13、獨活當歸酒:獨活、杜仲、當歸、川芎、熟地黃、丹參各30克, 白酒1000毫升。 先將上述6種藥物研細, 分別用紗布包好, 放入白酒中, 加蓋密封, 放火旁煨24小時, 候冷即可, 不拘時飲之。 本方具有補肝腎、強筋骨, 祛風濕的作用, 適用於肝腎虧虛, 風濕痹痛者。 關節炎早期及熱痹者禁服。
14、黃花菜根酒:黃花菜根、黃酒各50克, 將黃花菜根洗淨, 放入鍋內, 加水適量, 先用武火煮沸, 改用文火煎煮30分鐘, 去渣取汁, 沖黃酒內服。 每日2次, 連服數天。 本方具有清熱通絡的作用,
15、茄根酒: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 白酒500毫升, 將茄子根洗淨, 切碎, 用白紗布包好, 封口, 再將茄子根放入白酒中浸泡3日, 啟封即可飲用。 每次飲15毫升, 每日2-3次, 連服7-10日。 本方具有清熱祛風, 除濕通絡的作用, 適用於熱痹、關節紅腫熱痛、口渴、便幹、發熱等症。 關節無紅熱者忌服。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中醫對飲食有哪些宜忌?
中醫對不同類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比較強調飲食宜忌, 分述如下:
1、風熱型和濕熱型:風熱型主要症狀為關節遊走性疼痛, 發熱, 咽痛, 便秘, 小便搜赤, 苔厚, 舌紅, 脈數或弦數, 血沉也明顯增快;而濕熱型的病人可出現低熱、胸悶、納差、關節腫痛有積液、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血沉增快等表現。
2、寒濕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或有積液, 納差, 大便搪薄, 小便清長, 畏寒, 舌淡苔白膩, 脈濡, 血沉也增快。 此型的患者應選用一些溫熱性的食物, 如豬、牛、羊骨頭煮湯, 及薑、桂皮、藥酒等。
3、肝腎兩虛型:這型患者可表現為關節疼痛畸形, 肌肉萎縮, 筋腱拘攣, 畏寒, 消瘦, 面色無華, 舌淡苔薄白或白膩, 脈沉細, 而血沉多不增速, 或接近正常。 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補益的食品, 如甲魚肉、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胡桃、桂圓、芝麻等。
以上就是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療法的詳細介紹,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在這裡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好衛生,以免感染,病情加重,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
以上就是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療法的詳細介紹,希望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在這裡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好衛生,以免感染,病情加重,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