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常識

健康常識

徹夜失眠,都是沒過六大心理障礙

人的心理暗示是一種極其強大的力量, 如果出現不好的心理暗示則會導致人精神萎靡, 甚至出現精神分裂, 輕微的心理作用導致人大腦處在極其亢奮狀態, 往往出現失眠的情況。 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心理暗示造成這種情況呢?

害怕心理。

人的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有興奮與抑制兩個過程。 “怕失眠, 想入睡”, 本意是想睡, 但“怕失眠, 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腦細胞的興奮過程, 因此, 越怕失眠, 越想入睡, 腦細胞就越興奮, 故而就更加失眠。

自責心理。

有些人因為一次過失後, 感到內疚自責, 在腦子裡重演過失事件, 並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 白天由於事情多, 自責懊悔情緒稍輕, 夜晚在自責、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 久久難眠。

期待心理。

是指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擔心睡過頭誤事, 因而常出現早醒。 早上要趕火車、飛機, 往往容易早醒。 也有的人在晉升、職稱評定、分房結果快要公佈前, 往往也處於期待興奮狀態, 難以入睡。

衝突心理。

有的人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後, 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

手足無措, 不知如何是好, 以致晚上睡覺時也瞻前顧後, 左思右想, 始終處於進退維谷、舉旗不定的焦急興奮狀態。

“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 不能正確看待夢, 認為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 對人體有害, 甚至有人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

這些錯誤觀念往往使人焦慮, 擔心入睡後會再做夢, 這種“警戒”心理往往影響睡眠品質。 其實, 科學已證明, 每個人都會做夢, 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 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 在夢中重演白天的經歷, 有助於記憶, 並把無用的資訊清理掉。 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 有害的是認為“夢有害”的心理, 使自己產生了心理負擔。

多慮心理。

一些人由於童年時受到喪失父母、恐嚇、重罰等創傷刺激而感到害怕, 出現了怕黑不能入睡的現象, 雖然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 但成年後, 他們往往多思多慮, 一旦受到某種類似兒童時期的創傷性刺激, 就會使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再現, 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

調整自己的情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只有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生活和內心變的多彩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