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醫生最恨這些“急救土方法”,相當於把親人往醫院推

“不要嘗試給孩子用偏方治病, 經不起當小白鼠試驗。 ”7月6日晚, 一位醫生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引發網友一片譁然。

圖中孩子的家長根據土方法, 用無花果葉給孩子泡腳治拉肚子, 致使孩子患植物性日光性皮炎, 雙腳腫脹潰爛。

無獨有偶, 評論裡網友分享了被土方法“坑”的慘痛教訓:吃茄子蒂退燒, 又吐又拉一整夜;敷野芹菜水治老寒腿, 全腿如燙傷一樣起大水泡;燙傷處抹面粉, 造成二次燙傷……

病急亂投醫, 不但救不了急, 反而會成為傷害親人的“幫兇”。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 細數矇騙了我們多年的急救土方,

提醒你千萬別再被坑了。

扭傷腳熱敷——更痛更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宸:腳扭傷後馬上熱敷, 會讓腳踝變得更痛、更腫。

建議傷者立刻停止著地活動, 穩定受傷部位, 前24~48小時, 可用冷敷的辦法抑制出血。 外用藥物最好是在受傷一到兩天后使用。

如果表面看起來傷勢不嚴重, 儘量讓受傷部位休息, 並繼續24小時施行冷敷, 直至腫脹和痛楚減退, 有需要時尋求醫療救助。 48小時後, 可採用熱敷。

需要提醒的是, 感覺神經敏感或遲鈍的人(如糖尿病、中風患者), 血液迴圈機能異常的傷者, 冰敷與熱敷時應格外小心。 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 或皮膚對溫度特別敏感, 應避免冰敷和熱敷。

卡魚刺拍背、喝醋、咽飯團——窒息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主任醫師薛濤:如果有異物卡在了喉嚨,

出現窒息、呼吸困難、嗆咳甚至呼吸驟停, 千萬別拍背或者用手指伸入喉嚨去取, 這樣不僅沒有效果, 還會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而醋在食道內無法停留, 因此喝醋不能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 強咽飯團不但無效, 而且帶有危險性, 因為魚刺紮入咽喉或食道黏膜時吞下飯團, 只會使魚刺紮得更深。

正確的做法是, 將壓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處, 輕輕平壓, 觀察整個口咽部, 能看見的刺就直接用手或鑷子取出。

若看不見或當事人不能說話, 應及時就醫。

流鼻血仰頭——肺炎、窒息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黃志純:

把頭仰起不但不利於止血,

還會使鼻血倒流至咽喉、食管、氣管和胃, 引起不適、噁心;

流鼻血過多的患者還會把吞入的血液嘔吐出來;

不停俯身和仰起頭, 更會增加鼻腔出血;

出血量很大時, 仰頭還易把血嗆入氣管及肺內, 造成吸入性肺炎, 甚至有引起窒息的危險。

正確的做法是:坐下來, 身體稍微前傾, 張開嘴巴, 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 朝後腦勺方向擠壓10分鐘, 以稍有痛感為宜。

如果還出血, 可稍微移動一下捏的位置, 直到血止住。 如血流不止, 應立即就醫。

燒傷燙傷抹牙膏、雞蛋清、醬油——感染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燒傷科主任熊猛:在創面上擅自塗抹, 不僅沒有治療燒燙傷的作用, 有時還會掩蓋創面,

使醫生無法立即確定創面的大小和深度。

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還容易導致細菌滋生和創面感染, 必須要先清洗再施救。

對於中小面積淺度燒傷, 冷療可以減輕熱力對創面的進一步損傷, 迅速緩解疼痛, 且簡單易行。

具體做法是, 將燒傷、燙傷創面在自來水龍頭下沖淋或浸入清潔冷水中(水溫以傷患能耐受為准, 一般為15℃~20℃, 夏天可在水中加冰塊), 或用清潔冷水浸濕的毛巾、紗墊等敷於創面, 但過低溫度的冷療也對創面不利。

冷療的時間無明確限制, 一般等到冷療停止後, 疼痛顯著減輕為度, 差不多0.5~1小時或更長。 如果情況比較嚴重, 應立即送往醫院診治。

止血時用力捆紮——肢體末端壞死

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不小心割傷手指,

一般人都會用紗布或創可貼緊緊勒住傷口。

這樣會阻礙血液迴圈, 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肢體腫脹、青紫, 嚴重的還會造成肢體末端壞死。

正確做法:

讓傷者坐下或躺下, 抬高受傷部位;

用清水清潔污染的傷口, 出血速度快時應先止血;

用消毒紗布或乾淨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蓋傷口, 用手按壓5~10分鐘, 若血液浸濕紗布, 最好也不要取掉, 應往上再加敷料;

止住血後, 用繃帶、布條包紮傷口。 還可以用手指將傷口近心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頭上, 阻斷血流。

此法適用於四肢, 但由於影響血液供應, 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

昏迷掐人中——無效、延誤救治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中心主治醫師徐昌盛:掐人中的意義在於通過疼痛刺激來使人清醒。

但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 如腦梗阻、心肺疾病、低血糖等, 掐人中不適用於所有昏迷。

如果有人昏迷同時無脈搏時, 應首先進行心肺復蘇術。 對老年人來說, 正確方法是否掌握、力氣是否足夠都是問題,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立即撥打120。

溺水後倒過來控水——繼發性死亡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急診中心主治醫師徐昌盛:溺水的急救方法有很多, 控水和心肺復蘇是比較常見的兩種, 但是先採取控水還是心肺復蘇, 主要取決於溺水者有沒有呼吸和心跳。

溺水者打撈上來後, 急救人員可以摸一下溺水者的脈搏, 聽一下是否有呼吸。 如果還有呼吸, 心臟沒有停止的話, 要採取先控水的方法。 反之,要先進行心肺復蘇。

控水是將溺水者體位側臥,拍一拍後背,將水等雜物控出來。因為溺水後會有嘔吐反應,這樣也避免嘔吐物堵塞氣管引起窒息。

若溺水者需要心肺復蘇,則先做胸外按壓,然後進行人工呼吸,同時保持病人氣道暢通。頻率大約是做30次胸部按壓,2次人工呼吸。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讓溺水者掛趴在牛背、大鍋底上等土方法,是不提倡的。因為在淡水中淹溺的溺水者,吸入體內的水主要在血液中,胃中並不是很多。

這種掛趴的方法,如果用在沒有心跳或呼吸的溺水者身上,很可能會耽誤最佳救援時間,造成繼發性死亡。▲(生命時報記者 李迪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劉敏)

本期編輯:張原

反之,要先進行心肺復蘇。

控水是將溺水者體位側臥,拍一拍後背,將水等雜物控出來。因為溺水後會有嘔吐反應,這樣也避免嘔吐物堵塞氣管引起窒息。

若溺水者需要心肺復蘇,則先做胸外按壓,然後進行人工呼吸,同時保持病人氣道暢通。頻率大約是做30次胸部按壓,2次人工呼吸。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讓溺水者掛趴在牛背、大鍋底上等土方法,是不提倡的。因為在淡水中淹溺的溺水者,吸入體內的水主要在血液中,胃中並不是很多。

這種掛趴的方法,如果用在沒有心跳或呼吸的溺水者身上,很可能會耽誤最佳救援時間,造成繼發性死亡。▲(生命時報記者 李迪 生命時報特約記者 劉敏)

本期編輯: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