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赤楠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拼音名】Chì Nán

【英文名】Root of Boxleaf Syzygium

【別名】牛金子、魚鱗木、赤蘭、石柃、山石榴、瓜子柴、山烏珠、細葉紫陵樹、細子蓮、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黃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zygium buxifolium Hook. Et Ar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根中, 洗淨, 切片, 曬乾。 根皮, 在挖取根部時, 及時剝割, 切碎, 曬乾。

【原形態】赤楠, 灌木, 高1-6m。 莖多分枝;樹皮茶褐色;小枝四方形。 葉革質, 對生, 偶有3片輪生, 倒卵形或闊卵形, 長1-3cm, 寬0.5-3cm, 先端鈍, 基部楔形, 全緣, 羽狀側脈細小, 下麵隆起, 無毛, 具散生腺點, 葉具短柄。 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 長2-4.5cm;花白色;萼倒圓錐形, 裂片4, 短而鈍;花瓣4, 分離;雄蕊多數。 漿果卵圓形, 徑6-10mm, 成熟時紫黑色, 頂端冠以宿存萼簷;內有種子1顆。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疏林或灌叢。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的氣候。

適溫30℃時生長迅速, 稍耐寒。 以土層深厚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 秋季果實呈紫黑色時採收, 除去果皮, 把種子晾子, 放布袋置通風處貯藏。 翌年春季3月播種育苗。 按行距35cm開溝, 深5cm左右, 每隔5cm播1顆種子, 播後覆土、鎮壓、澆水。 當苗高50-60cm時, 按行株距300cm×300cm挖穴定植。

田間管理 幼苗出土後, 要及時鬆土除草, 苗高10cm左右時, 追施腐熟人糞尿, 以後每月追肥1次。 定植後, 每年中耕除草3次, 施以堆肥或廄肥, 每次在植株旁開溝施入, 施後培土。

【性味】味甘;微苦;辛;性平

【歸經】歸腎;脾;肝經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平喘;散瘀消腫。 主喘咳;浮腫;淋濁;尿路結石;痢疾;肝炎;子宮脫垂;風濕痛;疝氣;睾丸炎;痔瘡;癰腫;水火燙傷;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 外用:搗敷或研末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能散血。

2.《廣西藥植名錄》:根:治湯火傷, 跌打。 葉:治手指瘡。

3.《貴州草藥》:健脾利濕, 平喘。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