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纈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科學的民間藥草》

【拼音名】Xié Cǎo

【別名】穿心排草(《物理小識》), 鹿子草、甘松(《植物學大辭典》), 貓食菜(《新疆藥材》), 滿山香、小救駕、大救駕、七裡香、拔地麻、抓地虎(《陝西中草藥》), 香草、蜘蛛香(《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來源】

為敗醬科植物纈草的根及根莖。 9~10月間採挖, 去掉莖葉及泥土, 曬乾。

此外, 尚有東北纈草(東北), 土名媳婦菜;毛節纈草(東北);黑水纈草(東北);西南纈草(四川、廣西)亦均同供藥用。

【性味】

①《四川中藥志》:味辛苦, 性溫, 有微毒。

②《新疆中草藥手冊》:味辛微甘, 性溫, 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肝二經。

【功能主治】

治心神不安, 胃弱, 腰痛,

月經不調, 跌打損傷。

①《科學的民間藥草》:用於神經衰弱, 精神不安。

②《山東中藥》:治婦女經閉, 月經困難。

③《四川中藥志》:治腦神經及心、胃衰弱, 慢性神經失常及尿崩。

④《陝西中藥志》:治心悸及腰痛。

⑤《陝西中草藥》:安神鎮靜, 驅風解痙, 生肌止血, 止痛。 治癔病, 克山病, 心臟病(心肌炎、產後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合併心力衰竭), 腰腿痛, 胃腸痙攣, 關節炎, 跌打損傷, 外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