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餓了脾氣爆 你可能得了餓怒症

處於上一餐與下一餐“青黃不接”的空當時, 你是否出現過某種說不上來的古怪情緒?感到異常的煩躁、易怒和消極?如果你確實有過這種感覺, 那麼你可能經歷過“餓怒”這一情緒。 讓人安慰的是, 世界上的“吃貨”這麼多, 你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有“餓怒症”的人。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 科學家最近也開始關注這一“奇特”的負面情緒, 並試圖找出它出現的原因。 根據不同團隊的研究, 我們的心情和DNA都有可能導致“餓怒症”。

發現

饑餓會影響個人情緒

心理學家通常認為, 饑餓和情緒是分開的, 饑餓和其他身體狀態屬於基本生理需求。

不過,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 身體狀態能夠以驚人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認知。

此前有研究表明, 饑餓確實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這很可能是因為它啟動了許多與情緒有關的身體系統, 例如自主神經系統(植物性神經系統)和荷爾蒙。 當我們感到饑餓的時候, 身體會釋放出大量荷爾蒙, 包括皮質醇和腎上腺素, 它們通常與壓力有關。 於是, 當我們饑餓的時候, 尤其是在非常饑餓的狀態下, 會感到緊張和不安, 我們受到這些荷爾蒙的“刺激”後就會想去“幹點什麼”。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對“餓怒”很感興趣, 他們很想弄清饑餓引起的感覺是否能改變人們對自己情緒和周圍世界的感受。

心理學中一種被稱為“情感資訊等價理論”的觀點認為, 情緒可以短暫影響一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 依照這種理論, 當我們感到饑餓的時候, 看待事情的眼光會變得更加消極。 當人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情緒時, 很有可能被這種負面情緒引導。 這表明, 當人們沒有主動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 而是專注于周圍的環境時, 就有可能稍有不順心就“炸毛”。

實驗

餓怒與消極情緒有關

研究人員做了實驗, 來測試當饑餓的人不關注自己的感受時, 遇到消極的情況是否更容易變得“餓怒”。 研究人員選擇了一些美國成年人作為參與者, 這些人分別屬於“吃飽組”和“饑餓組”。 研究人員讓這些參與者隨機觀看消極的、積極的和中性的三種圖像。

之後再讓他們看一個隨機的漢字, 對於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 象形文字漢字就好像天書一樣難懂。

研究人員詢問參與者:這個漢字代表的是愉快還是不愉快?結果顯示, 當饑餓的人看到消極的圖像後, 他們認為接下來看到的漢字代表著更不愉快的意義。 然而, 饑餓的人在看到積極或中性圖像後的解讀與吃飽了的人沒有什麼不同。

這表明, 人們身處積極或中性的情景時, 不會出現“饑餓偏見”。 只有當人們面對消極的刺激或情景時, 饑餓才會與情緒相關。

“情感資訊等價理論”還表明, 當人們的感覺與他們所處的環境相“匹配”時, 更有可能將自己的感覺作為解讀周圍世界的資訊。 饑餓可能只與消極的情緒有關,

因為饑餓本身會導致不爽的感覺, 人們容易錯誤地將這些感覺怪罪于周圍的消極事物, 而不是自己空空如也的肚子。

探究

餓怒可能由基因決定

除了“歸咎”於情感, 我們的DNA也可能決定我們是否會出現“餓怒”的情緒。 日前, DNA測試公司“23與我”(23andMe)對超過10萬人進行了一次調查, 內容很簡單, 只有一個問題:“當你感到餓的時候, 出現憤怒或煩躁情緒的幾率有多高?”結果顯示, 超過75%的人稱自己有過類似的感覺, 有時甚至達到了“餓怒”的程度。 另外, 女性在感到饑餓時更容易煩躁, 50歲以下的人會容易出現“餓怒”。

研究人員隨後將這一結果與該公司在DNA測試中收集到的基因資訊進行了交叉對比, 他們發現, 調查中表示有過“餓怒”經歷的人與某些基因變異相“匹配”,

這表明一些人之所以有這種感受是源于自己的基因。

研究人員稱他們也沒想到會得出這一結果, 按照他們最初的預料, 基因與調查資料間的關聯應該是基於新陳代謝方面的。 也就是說, 如果一個人由於遺傳原因, 難以控制自己的血糖水準, 那麼低血糖就會影響他的情緒。 不過, 研究中兩種變異涉及的牛痘相關激酶2(vaccinia related kinase 2)和exoribonuclease 1基因卻是與一個人的人格和神經精神疾病有關, 例如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 “23與我”的科學家珍妮·謝爾敦表示, 變異涉及的基因似乎與我們的行為和個性更有關。

研究人員同時表示, 我們的基因只能“透露”一部分生命資訊, 其他因素也會造成“餓怒”情緒的出現。 另據發表在《情感》(Emotion)期刊上的一項研究,

通過對200多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 出現“餓怒”可能與一個人接觸到的特定環境、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以及饑餓程度有著很大關係。

陳小丹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