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莨菪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科學的民間藥草》

【拼音名】Lànɡ Dà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Black Henbane

【別名】鈴鐺草、麻性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oscyamus niger L.

採收和儲藏:秋播者從第2年4月起便可選晴天陸續採收下部老葉片, 最後在採收種子前5-6d將全部葉片采下, 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工二年生草本, 高達1m。 全株被粘改建的腺毛。 根粗壯, 肉質。 一年生植株莖極短, 莖基部具蓮座狀葉叢, 葉長可達30cm, 寬達10cm。 二年生植析莖伸長分枝。 莖生葉互生, 無柄, 基部半抱莖;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 長4-10cm, 寬2-6cm, 先端鈍或漸尖, 邊緣呈羽狀淺裂或深裂;向頂端的葉呈淺波狀,

兩面除生粘性腺毛外, 沿葉脈並被柔毛。 花腋生, 單一, 徑2-3cm;花萼筒狀鐘形, 5淺裂, 花後增大成壇狀, 有10條縱助, 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鐘狀, 5淺裂, 黃色囊有紫堇色網紋;雄蕊5, 著生於花冠筒的近中部, 稍長於花冠;花藥縱綻裂形, 深藍紫色;子房2室, 柱頭頭狀, 2淺裂。 蒴果藏於宿存的萼內, 長卵圓形, 成熟時蓋裂。 種子小, 近圓盤形, 淡黃棕色, 有多數網狀凹穴。 花期5月, 果期6月。

形態與上種十分接近, 主要區別:本種為一年生草本, 植株較小。 根細瘦而帶木質。 無蓮座葉從, 莖生葉不作羽狀分裂或僅有極淺的波大辯論淺裂。

【鑒別】理化鑒別 參見:顛茄草條。

【性味】味苦;性寒;大毒

【功能主治】鎮痛;解痙。 主脘腹疼痛;牙痛;咳嗽氣喘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0.1-0.16%;或混入煙葉內燒煙吸。

【注意】《內蒙古中草藥〉:內服慎用, 心臟病、心力衰竭者忌用。

【附方】①治氣管炎:莨菪葉、三棵針、金剛骨各等分為末。 每次服一分五厘。 (《內蒙古中草藥》)②治老人咳嗽、氣喘:莨菪葉少許, 混煙葉中吸之。 (《內蒙古中草藥》)③治牙疼:莨菪葉少許, 混煙葉中, 吸(煙)含口內。 (《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 李承祜《生藥學》:鎮靜, 鎮痛。 用於支氣管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 齒病等症。 又可為麻醉劑、催眠劑。

2.《內蒙古中草藥》:鎮痛, 解痙, 止瀉。 治氣管炎, 咳嗽, 氣喘。

3.《中國藥植志》:為膀胱炎與淋病的鎮痛藥, 與瀉藥共用, 可防止腸絞痛。

4.《東北藥植志》:治胃痛, 神經痛, 氣喘等。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