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節須防寒 平時可以多吃魚類
寒是冬季的主要特點。 中醫認為, 內寒與外寒有一定的區別。 內寒是人體機能衰退, 陽氣不足而致的病證。 外寒是外界的寒氣侵犯人體而發生疾病的病邪, 傷於肌表, 稱為傷寒, 直中臟腑的則稱中寒。 內、外寒不同, 但可相互影響。 寒為陰邪, 易傷陽氣。 如陽虛內寒之人, 易感外寒。 而外寒侵入, 易傷陽氣, 引起內寒。 衛陽受損, 則惡寒。 寒邪中裡, 直中脾胃或傷肺腎之陽, 則出現畏寒肢冷、下利清穀等證。 寒性凝滯, 易致氣滯血瘀, 使經脈不通, “不通則痛”, 出現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證。 寒性收引, 寒邪傷人, 易氣機收斂牽引作痛。
需要注意的是, 寒冷還會引發一種常見症狀——痹症。 痹症是一個在中醫科經常會見到的詞彙。 何為痹?中醫臨床是指以關節、肌肉痛和肢體拘急, 甚則影響屈伸為主證, 多因風, 寒, 濕邪侵襲經脈、皮、肌、筋、骨、氣血痹阻所致。 痹症多為慢性久病, 病勢纏綿, 亦可急性起病, 病程較短。 病輕者, 關節屈伸不利。 症狀嚴重者關節僵硬、變形, 生活困難。
防寒保暖, 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魚類、肉類食物, 其中鯽魚補脾虛, 助消化, 可緩解食欲不振。 鰱魚補中益氣、暖胃、澤膚。 鱘魚活血通絡、益氣補虛。 羊肉補益虛勞、平肝, 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牛肉益氣養血, 牛肝補肝益血、明目, 牛血理氣補中。 雞肉溫補脾胃、補血益腎。
此外, 雙腳的保暖也很重要, 腳遠離心臟, 血液迴圈易受影響, 且皮下脂肪層薄, 保溫性能差, 容易發冷。 晚上睡覺前, 可以用熱水泡腳, 用手掌按摩腳心10分鐘左右, 可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