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這5種病 也能很健康
醫學研究表明, 並不是所有的病症都對身體有害。 我們知道, 當病原體侵犯機體或機體發生病變時, 機體便會產生防禦反應, 這就是“生病”了。 所以, 生病也並非有害無益, 有時生病也會讓你更健康。 下面這些“病”就有利於機體的健康, 但要注意輕重程度。
發燒
體溫一旦超過37℃就屬於發燒, 這是身體對病原體的抵抗措施。 病原體侵入人體, 免疫細胞群起應戰, 其分泌的物質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
醫學研究證實, 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會隨體溫的升高而增強, 同時高體溫也使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 造成病原體生長所需的微量鐵離子供給不足, 進而抑制病原體發育, 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 藥物只是外援。 所以, 如果在發燒一開始就服退燒藥, 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此外, 醫學專家發現, 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更怕高溫。 發燒時體內溫度高出正常組織5℃~10℃,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統的一種保護性反射, 是機體的快速“消炎”法, 對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等廢物有積極的作用。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藥物, 就會把加重炎症的髒東西都瀦留在呼吸道裡, 不利於炎症的消除。
咳嗽時, 應在保暖的同時補充大量水分。 由於咳嗽有時是神經性的, 可以儘量轉移注意力, 同時避免胡椒、洋蔥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
流鼻血
流鼻血是鼻前部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 我們可以把這種流血看做是機體自我“去火”的一種方式。 在中醫治療中也有主動針刺放血去火的方法。 當人們飲水減少、辛辣食物吃得較多、以及環境乾燥, 體內“上火”時, 機體就常常自行選擇薄弱的鼻黏膜“去火”。 所以流鼻血時大可不必擔心, 血通常只從一個鼻孔流出來, 90%的流血情況一般會在短時間內自行終止。
但是,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 鼻血依然不止就應當及早檢查。 這時, 你可以前傾身體、順其自流, 用紙巾輕輕吸去流出的鼻血。 量較大時, 捏緊鼻翼柔軟處幾分鐘, 或舉起流血鼻孔的對側手臂幫助止血。
腹瀉
腹瀉, 尤其排泄物有異臭時, 往往是身體正在排出來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 過早使用止瀉藥, 反而干擾身體的自我防禦和平衡。
遭遇腹瀉, 我們可以採取因勢利導法, 例如喝一杯熱水, 幫助腸道儘快排完毒素。 如果有嚴重的腹瀉, 便意頻頻、排便量少、肛門部有痙攣性疼痛, 或排泄物帶血, 或同時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時, 應該立即就醫。
嘔吐
嘔吐也是為了排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以減少吸收。 若此時採用藥物止吐, 會使有害物質滯留在體內, 危害健康。
如果是單純嘔吐, 應適量補充水分, 避免水和電解質紊亂。
嘔吐可能暗藏大病---嘔吐是一種反射, 是多種疾病在胃腸道的反應。 雖然都是嘔吐, 但病因不同, 表現出的一些特點也不盡相同。 如能仔細觀察、體會自己或他人的嘔吐形式、嘔吐特點、嘔吐的內容物等, 再結合病情特點, 可有助疾病的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