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別讓"親子依戀"成為煩心事

週一去上班, 車到社區門口時, 住在對面樓的張琴站在那裡向我急招手:“劉老師, 方便搭個便車吧, 要不得遲到了。 ”我停下車打開車門問:“怎麼, 今天睡過頭了?”

“沒有。 還不是讓孩子給鬧騰的。 最近孩子一直很黏我, 弄得我現在每天上班都是做賊似的得偷偷溜出來。 今天不小心就讓他瞧見了, 扯著我的衣服不願鬆手, 你說煩不煩人啊。 ”

我邊開車邊說:“這很有可能是你破壞了以往親子關係間的平衡, 讓孩子變得敏感起來了。 在覺得孩子挺鬧心的時候, 你是不是對孩子說過‘你再不聽話, 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張琴說:“這種情況倒有。

“看看, 讓我說中了吧。 正是你這種‘嚇唬教育’破壞了孩子對你的安全感。 ”見我這樣說, 張琴不解地望著我。 我給她分析:“你的這種嚇唬, 或許能一時讓孩子聽話、變乖, 但卻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害怕媽媽真的不要自己。 這會導致孩子心中以往那種依偎在媽媽懷裡才感到舒心的安全感蕩然無存, 這就是孩子為什麼會纏住你不放手的原因。 ”

“如果你能在每次外出時, 都告訴他, ‘媽媽出去一會兒, 等一會兒就回來’, 每次從外面一回來, 也不忘記立即告訴他‘媽媽回來了’, 這樣, 過不了多久, 孩子就會慢慢明白:媽媽從眼前消失, 只是暫時的離開, 不多久又會回到自己身邊的。 清楚了這點, 孩子自然也就不哭鬧了。

“另外, 你還可以平時多和孩子玩玩‘捉迷藏’的遊戲, 然後在玩的過程中將‘消失’的時間一點點延長, 讓他慢慢適應媽媽不在身邊, 也讓他明白, 媽媽的離開和消失都只是暫時的, 還是會回來的。 ”

張琴下車時高興地對我道謝:“今天我不僅搭了你的順風車, 還接受了一堂寶貴的親子教育課, 真是太感謝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