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鈣鐵鋅硒維生素如何補

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身體狀況, 不同的營養補充需要;在這個問題上, 我們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沒有放到每家寶寶身上都合適的選擇。

鈣、鐵、鋅、硒、碘……樣樣都有缺的可能, 我家的寶寶到底需要補哪種?

醫生、專家、長輩、老師、朋友……一人一個說法,

媽媽到底應該聽取誰的意見?

還有, 該不該補?補多少?如何補?

——媽媽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也許我們都知道, 答案不是唯一的, 每一個寶寶都有自己不同的身體狀況, 不同的需要;在這個問題上, 我們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沒有放到每家寶寶身上都合適的選擇。

所以在這裡, 我們和媽媽們一起來尋找方法。 我們相信最合適寶寶的, 就是對寶寶最好的。 在這過程中, 也許道理、建議和勸告都不能夠解決的疑惑, 方法可以。

微量元素的誤區

誤區一: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少好吸收

同樣是“富含鐵”的食品, 有的容易被人體吸收, 有的就不容易;有的食品可以經常吃, 大量吃, 有的卻不容易吃到, 或者只能吃一點點;補鐵藥品吃多了會中毒, 天然食品不會造成中毒, 但吃多了吸收率就會下降。

誤區二:微量元素可以隨便補充

微量元素在身體裡有一定的需求量,如果吸收太多, 遠遠超過身體的需要,就會產生毒性。 所以每個國家的營養學家都給不同年齡的人推薦了一個合適的數量範圍。

父母們如果要給孩子服用營養素補劑, 最好能先請教一下保健醫生,是否需要補充。 購買營養品後認真看一下劑量,保證服用量處在安全範圍內。 例如父母給孩子買了補鋅藥, 然後又給孩子每天吃好多含鋅很高的牡蠣等食品, 算下來總量超過太多,容易導致孩子發生鋅中毒。

誤區三:微量元素與維生素一樣會受熱損失

維生素是一些小分子的化學物質, 它們常常在食品加工烹調中不穩定, 比如維生素C怕熱, 維生素B2怕光, 維生素A怕氧氣等等。 可是微量元素不會受熱損失。 不過假如把皮削掉、把外面的葉子扔掉, 把大米白麵弄得非常精白, 都會損失很多微量元素, 因為越是靠中心的地方, 營養素含量越低。

中國寶寶微量元素缺乏排行榜

No.1 Fe鐵

鐵劑,不是寶寶解饞的糖果

“如果你家中有放藥的抽屜, 切記要加鎖, 否則喜歡翻箱倒櫃的寶寶很有可能拿糖衣藥片當糖果吃, 並可能因此中毒。 ”

在所有補充微量元素的藥片中, 鐵劑是最容易中毒的。 為了防氧化, 補鐵藥片通常都做得如同彩色糖果, 而補鐵口服液都做得像“草莓汁”或“橘子汁”, 如果你不小心把鐵劑放在寶寶夠得著的地方, 讓不懂事的寶寶當糖吃、當果汁喝, 寶寶會腹痛、嘔吐, 嚴重的會造成胃穿孔, 危及生命(鐵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性頗大)。

更嚴重的是, 即使得到救治, 孩子未來色素沉著(寶寶皮膚變黑)和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也會增加。

只有少數罹患缺鐵性貧血的寶寶,

才需要服用鐵劑。 一般孩子, 媽媽用鐵鍋炒菜、煲湯, 並適量放一點醋, 讓鐵鍋溶出微量的鐵元素, 就可以滿足孩子的正常需要。

正確補鐵ABC

△因為維生素C是著名的還原劑, 可使三價鐵還原成易吸收的二價鐵, 所以在寶寶服用鐵劑的時候, 加服維生素C或多吃富含維C的蔬菜水果, 如番茄、柑橘、獼猴桃等, 都有利於鐵元素的吸收。

△鹼性食物如黃瓜、胡蘿蔔、蘇打餅乾等, 可中和胃酸, 降低胃內酸度, 不利於鐵的吸收;乳製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醬、蛋黃、動物肝臟等食物中, 含鈣、磷較多, 因這兩種元素易與鐵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也會影響鐵的吸收。 因此進食這些食物最好與服用鐵劑錯開1~2個小時。

△各種可樂、雪碧類碳酸汽水中,

常含有碳酸氫鈉、氫氧化鋁等鹼性藥物, 都可中和胃酸, 降低胃內酸度, 一樣不利於鐵劑吸收, 所以在服用鐵劑的同時, 別給寶寶喝汽水。

△肉類是鐵質的寶庫。 肉類當中含有血紅素鐵, 這可是最容易吸收的鐵, 可以直接用來合成人體的血紅蛋白!肉的顏色越紅, 所含血紅素越多, 肝臟、心臟、腎臟、紅色瘦肉都是補血的好東西。 其實肉類並不一定脂肪很高, 比如說, 醬牛肉的脂肪含量就很低, 含鐵卻很多;烏骨雞更是微量元素豐富而脂肪特低的食品。

安心補鐵別擔心

孩子服用鐵劑時, 令父母驚慌失措的變化包括:“我家寶寶吃藥後噁心、嘔吐!”“我家寶寶連大便也變黑了, 是否消化道出血?”

口服鐵劑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反應,

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為減少鐵劑對胃腸道的刺激, 可安排孩子在飯後立刻服用鐵劑;如果寶寶的腸胃反應實在嚴重, 不妨選用刺激性較小的葡萄糖酸亞鐵, 從小劑量開始, 讓腸胃逐漸適應。 等不良反應消失後, 再恢復到應服量。

此外, 由於鐵劑可與腸道中的硫化氫結合, 而形成黑色的硫化鐵, 孩子服食鐵劑後, 大便顏色會變黑, 這是正常現象, 停藥後自然會消失, 媽媽不必緊張。

No.2 Zn鋅

補鋅能使孩子更聰明?

在數種最常見的微量元素中, 父母最擔心孩子缺什麼?缺鋅!易女士的兒子剛上幼稚園小班, 一天下午, 她去接孩子時, 跟帶班的老師聊了幾句, 老師說, 這孩子什麼都好, 就是好像長不高, 還有就是上課回答問題總比其他小朋友慢一拍。

易女士聽了心裡就犯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呀?老師的回答很婉轉:“我看你家孩子的症狀有一點像缺鋅,因為他比別的小朋友愛出汗,我們的保健老師說過,出汗多的孩子,鋅元素通過流汗流失的也多。缺鋅的孩子,容易有學習障礙、發育慢、長不高,你看要不要給他補點鋅?”

易女士接了兒子回家,一路如百爪撓心一般難受,上網一查,缺鋅的症狀12條,兒子倒可能有10條相符,還猶豫啥?馬上去買了市場上最貴的補鋅劑給兒子吃,還滿懷信心地對先生說:“我就不信咱補不出一個神童來!”易女士給兒子挑選的補鋅口服液,是一個穿白大褂的老外“專家”推薦的產品,說是被4300萬歐洲兒童選擇的補鋅劑,是名副其實的“智慧補腦液”。

易女士丈夫告訴她,在發達國家,科研人員是不准做廣告的,因此,這些“國外專家”一般都不可信。易女士堅持說:“先補起來總沒錯。”易女士丈夫則堅持要帶孩子去做一個全面的微量元素檢測,以確定孩子是不是缺鋅,因為“我聽說對不缺鋅的孩子來說,補鋅對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而補多了鋅,反而可能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還影響鐵元素的吸收,這不是得不償失麼?”

誰說得更有道理?

單從孩子的表現症狀上來看,缺鋅的孩子最有可能出牙慢,長蛀牙;容易口腔潰瘍;視力差,怕光;皮膚無光澤;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記憶力差;多動;厭食、偏食;發育慢,長不高;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然而光憑這些症狀並不能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到醫院做檢查。如很多兒童出牙慢,長蛀牙,是因為缺鈣;

容易口腔潰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視力差是因為缺維生素A;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也可能是缺鐵、缺維生素A……因此,判定微量元素是否真的缺乏,必須通過頭髮檢測或血液檢測。

寶寶多汗當心缺鋅

有一類孩子俗稱“蒸籠頭”,即使在寒涼天氣,稍一奔跑活動,就渾身濕透,鼻尖、額頭、頭髮滿是汗珠,掀開衣帽,水汽蒸騰而上。而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通過汗液排泄,鋅便是其中之一。鋅是促成孩子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完善、視覺系統及性發育的重要元素,多汗兒童的缺鋅可能明顯高於正常兒童。

因此一旦發現您的小孩是“蒸籠頭”,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動物內臟如豬肝、雞心等,在小麥胚芽、芝麻、南瓜子、楓糖漿裡,鋅的含量也比較豐富;一旦確診孩子缺鋅,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還可服用一些中藥,如黃芪、大棗等,令孩子補氣斂汗。

哪些誤區誘發孩子缺鋅

媽媽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現在的寶寶營養這麼好,想吃啥就有啥,怎麼還會缺鋅呢?營養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太精緻的、過度加工的飲食,本身就是兒童缺鋅的罪魁禍首,如小麥經過精加工,鋅含量下降92%,粗紅糖加工成精製白糖,鋅含量下降90%。專家們都認為,補鋅最關鍵是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愛吃精米白麵的毛病。

要補鋅,首先要保證均衡,攝入多樣化。比如動物內臟、瘦肉、魚蝦,以及貝殼類的海產品都是富鋅食物,應充分保證。另外,蛋黃、堅果類食物特別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豐富的鋅,應讓孩子多食。有些父母會認為動物肝臟是進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帶有毒性,於是不讓孩子吃,這也影響了鋅元素的攝入。

當然,從食物中攝入足量的鋅以後,還要儘量保證多吸收,對此,柴博士建議,應多吃麵包、饅頭等發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發酵的米飯和麵條。這是因為,米麵中存在一種叫植酸的物質,它能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體無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鋅元素;同時,還應該增加乳製品的攝入,因為乳製品中不含植酸,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柴博士特別建議要斷奶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捨棄粥類餵養,而改用牛奶泡麵包喂孩子。

如果孩子已有缺鋅的表像,可去醫院給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發現孩子缺鋅,不要自己去購買市場上所謂的“補鋅保健品”來吃,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孩子的體重折算出應當服用的鋅劑的量。鋅劑不要在飯後立即服用,否則可能又被化合掉,從而失去了補充的目的。

No.3 Ca鈣

補鈣,需補得明明白白

“你家寶寶補鈣了嗎?”

“醫生說兩歲以下的孩子都要補鈣,還要選擇含維生素D的產品,有沒有道理?”

“選擇高鈣牛奶是不是補鈣效果更好?在熱好的牛奶里加鈣粉行不行呢?”

“哪種鈣劑顆粒越細,我就選哪種,貴不貴先不論了,因為普通鈣劑只有30%的吸收率,顆粒細的寶寶吸收好。”

“市場上有400多種鈣劑,哪種適合8歲以下的孩子?”

“都說補鈣過量也不好,可究竟不好在哪裡,誰知道?”

通過傾聽媽媽們的對話,我們發現,兒童補鈣方面的誤區還真不少,值得一一糾偏。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

△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

△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症,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症”: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後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麼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納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後,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複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只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

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誤區四: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所以要給寶寶買“二合一”鈣劑

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會產生積蓄中毒現象,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還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寶寶皮下脂肪內的活性物質在陽光作用下也能轉換成維生素D,這種“自我合成”是最沒有副作用的。

因此,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目前,也有新生代的鈣劑,如氨基酸鈣、蘇糖酸鈣、維生素C鈣等,可以達到30%以上的吸收率,不需要維生素D的説明,父母可為孩子選擇一些。

誤區五:牛奶加鈣,會產生“倍添效應”

“我們喝普通牛奶,我們給寶寶喝高鈣奶。”這種選奶方式對不對呢?專家們認為,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在牛奶中再添加鈣,實無必要。考慮到鈣的安全使用量,從今年初開始,上海已不再批准新的高鈣兒童營養牛奶面市。

在牛奶中添加鈣粉,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會產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誤區六:複合鈣劑多多益善

市場上口碑響亮的鈣鎂合劑、鈣磷合劑,真的可以達到補充微量元素“雙管齊下”的作用?NO,恰恰相反,磷的攝入量過多,將與鈣化合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而鎂過量不僅影響到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而因為食物與水源的問題,我國北方地區的寶寶攝入的磷和鎂都已超標,因此,媽媽們需小心,千萬別給寶寶服用含磷或含鎂的鈣劑。

No.4碘

碘少碘多都有害

在不少媽媽看來,補碘食品多多益善,孩子平時吃的零食有紫菜飯團(壽司)、海苔薄片、海苔餅乾,吃的奶粉中補充強化了碘元素,甚至平時吃的食鹽,也是高碘鹽。媽媽們都知道,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微量元素,缺碘兒童甲狀腺腫大,會通過內分泌影響到孩子的身高、體重、骨骼、肌肉的增長,還可能影響到嬰幼兒的腦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

因此,媽媽們覺得經常給孩子吃海帶冬瓜湯還不夠,薯片、餅乾、蛋糕、糖果,凡是想得到的零食,都要買海苔味的。食物補碘果然越多越好嗎?

其實,長期過量攝入碘元素,甲狀腺一樣容易腫大。一般兒童攝入碘的最高限量為每日800微克,城市裡營養條件比較好的兒童,常常超量攝入碘元素,這種蓄積到了孩子10歲以後,其“威力”就顯現出來:皮膚科醫生認為,很多10~12歲的兒童(包括女孩子),在例假和遺精尚未到來時,就長了滿臉的青春痘,近乎“毀容”,原因就是碘補多了,打破了正常的內分泌平衡,導致孩子體內雄性激素水準過高。

No.5硒

硒元素,用量最少,見效最早

“你家孩子吃富硒蛋了嗎?”最近,一種人體需求甚少,但作用不小的微量元素逐漸進入父母們的視線,因為很多專家正告說:缺硒是青少年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0~7孩子反復罹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人體對硒的要求甚少,如中國營養學1998年修訂的標準中,提出每天膳食中硒的供給量為:1~3歲20微克。4~6歲40微克,7歲以上50微克。

補硒,很難用單純的藥物供給。用各種安全的做法在食物中加強硒元素的供給,是可行的,如給蛋雞喂的飼料中添加硒元素後,產下的雞蛋更有利於兒童安全補硒。

補硒對孩子眼睛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酷愛閱讀、上網及讀譜練琴的孩子,普通存在過度用眼的問題,補硒對他們而言,尤為重要。近視、弱視等眼疾的生成,主要是眼內自由基攻擊晶狀體,使蛋白質凝固,蛋白質在晶狀體內堆積沉澱,最終導致晶狀體混濁,引發各種眼疾。硒是“抗氧化營養劑”,能清除晶狀體內的自由基,使晶狀體保持透明狀態。

此外,血硒指標偏低還可能使兒童反復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說明補硒能大大提高兒童的免疫力。補硒不可過量,食補最為安全可靠。硒在身體中的作用主要是抗氧化,它在一種消滅人體內自由基的酶當中擔當重要任務。缺乏它的時候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和癌症高發,不過如果吃得過多也會導致毒性。現在有加硒的食鹽出售,很多種食品中也含有硒,不需要特別補充。

TIPS

保存鈣的小招數

1.平時吃一些小魚幹。

2.烹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於鈣的溶出。

3.燒菜時,加入乳酪或豆腐,後者鈣的含量很高。

4.避免讓寶寶被動吸煙。

TIPS

丟失鈣的陋習

A.牛奶過度加熱,破壞了其中的酵素,妨礙鈣的吸收。

B.在吃肉的同時喝牛奶,過多的動物性蛋白會使尿中鈣質的排泄增加。

C.貪吃速食食品。可樂類的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通常會添加磷酸鹽,而過量的磷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D.飲食太鹹。過量攝取納鹽會使鈣通過尿液流失。因此吃輔食的寶寶一天餵食1~2次稍鹹的食物即可。

E.骨頭湯裡放菠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一旦蔬菜中的草酸與鈣合成草酸鈣,鈣即很難被吸收。

易女士聽了心裡就犯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夠聰明呀?老師的回答很婉轉:“我看你家孩子的症狀有一點像缺鋅,因為他比別的小朋友愛出汗,我們的保健老師說過,出汗多的孩子,鋅元素通過流汗流失的也多。缺鋅的孩子,容易有學習障礙、發育慢、長不高,你看要不要給他補點鋅?”

易女士接了兒子回家,一路如百爪撓心一般難受,上網一查,缺鋅的症狀12條,兒子倒可能有10條相符,還猶豫啥?馬上去買了市場上最貴的補鋅劑給兒子吃,還滿懷信心地對先生說:“我就不信咱補不出一個神童來!”易女士給兒子挑選的補鋅口服液,是一個穿白大褂的老外“專家”推薦的產品,說是被4300萬歐洲兒童選擇的補鋅劑,是名副其實的“智慧補腦液”。

易女士丈夫告訴她,在發達國家,科研人員是不准做廣告的,因此,這些“國外專家”一般都不可信。易女士堅持說:“先補起來總沒錯。”易女士丈夫則堅持要帶孩子去做一個全面的微量元素檢測,以確定孩子是不是缺鋅,因為“我聽說對不缺鋅的孩子來說,補鋅對智力的影響微乎其微;而補多了鋅,反而可能使孩子的免疫力下降,還影響鐵元素的吸收,這不是得不償失麼?”

誰說得更有道理?

單從孩子的表現症狀上來看,缺鋅的孩子最有可能出牙慢,長蛀牙;容易口腔潰瘍;視力差,怕光;皮膚無光澤;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記憶力差;多動;厭食、偏食;發育慢,長不高;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然而光憑這些症狀並不能判定孩子缺鋅,需要到醫院做檢查。如很多兒童出牙慢,長蛀牙,是因為缺鈣;

容易口腔潰瘍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視力差是因為缺維生素A;免疫力差,易感冒發燒也可能是缺鐵、缺維生素A……因此,判定微量元素是否真的缺乏,必須通過頭髮檢測或血液檢測。

寶寶多汗當心缺鋅

有一類孩子俗稱“蒸籠頭”,即使在寒涼天氣,稍一奔跑活動,就渾身濕透,鼻尖、額頭、頭髮滿是汗珠,掀開衣帽,水汽蒸騰而上。而人體中多種微量元素都通過汗液排泄,鋅便是其中之一。鋅是促成孩子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完善、視覺系統及性發育的重要元素,多汗兒童的缺鋅可能明顯高於正常兒童。

因此一旦發現您的小孩是“蒸籠頭”,就要有意識地增加一些富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瘦肉、魚蝦、動物內臟如豬肝、雞心等,在小麥胚芽、芝麻、南瓜子、楓糖漿裡,鋅的含量也比較豐富;一旦確診孩子缺鋅,也可適當補充一些鋅劑,如葡萄糖酸鋅,還可服用一些中藥,如黃芪、大棗等,令孩子補氣斂汗。

哪些誤區誘發孩子缺鋅

媽媽們也許會感到奇怪:現在的寶寶營養這麼好,想吃啥就有啥,怎麼還會缺鋅呢?營養專家不約而同地指出:太精緻的、過度加工的飲食,本身就是兒童缺鋅的罪魁禍首,如小麥經過精加工,鋅含量下降92%,粗紅糖加工成精製白糖,鋅含量下降90%。專家們都認為,補鋅最關鍵是要糾正孩子偏食、挑食以及愛吃精米白麵的毛病。

要補鋅,首先要保證均衡,攝入多樣化。比如動物內臟、瘦肉、魚蝦,以及貝殼類的海產品都是富鋅食物,應充分保證。另外,蛋黃、堅果類食物特別是甜杏仁和榛子,都含有豐富的鋅,應讓孩子多食。有些父母會認為動物肝臟是進行解毒的器官,所以一定帶有毒性,於是不讓孩子吃,這也影響了鋅元素的攝入。

當然,從食物中攝入足量的鋅以後,還要儘量保證多吸收,對此,柴博士建議,應多吃麵包、饅頭等發酵性的主食,部分替代未發酵的米飯和麵條。這是因為,米麵中存在一種叫植酸的物質,它能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體無法正常吸收食物中的鋅元素;同時,還應該增加乳製品的攝入,因為乳製品中不含植酸,又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柴博士特別建議要斷奶的孩子,在添加輔食時,捨棄粥類餵養,而改用牛奶泡麵包喂孩子。

如果孩子已有缺鋅的表像,可去醫院給孩子查一查微量元素,一旦發現孩子缺鋅,不要自己去購買市場上所謂的“補鋅保健品”來吃,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按孩子的體重折算出應當服用的鋅劑的量。鋅劑不要在飯後立即服用,否則可能又被化合掉,從而失去了補充的目的。

No.3 Ca鈣

補鈣,需補得明明白白

“你家寶寶補鈣了嗎?”

“醫生說兩歲以下的孩子都要補鈣,還要選擇含維生素D的產品,有沒有道理?”

“選擇高鈣牛奶是不是補鈣效果更好?在熱好的牛奶里加鈣粉行不行呢?”

“哪種鈣劑顆粒越細,我就選哪種,貴不貴先不論了,因為普通鈣劑只有30%的吸收率,顆粒細的寶寶吸收好。”

“市場上有400多種鈣劑,哪種適合8歲以下的孩子?”

“都說補鈣過量也不好,可究竟不好在哪裡,誰知道?”

通過傾聽媽媽們的對話,我們發現,兒童補鈣方面的誤區還真不少,值得一一糾偏。

誤區一:補鈣過頭無害處

其實,嬰幼兒加服鈣劑應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過量對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

△補鈣過多可使1歲以內嬰兒囟門過早閉合,頭顱不能隨著腦部發育而充分增大,一方面形成小頭畸形,另一方面限制腦部發育;

△骨頭中鈣質過多,骨骼變脆,易發生骨折;

△骨骼過早鈣化閉合,使身高受到限制;

△吃太多的鈣還會使孩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也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

△維生素D和鈣過量都會導致兒童高鈣血症,血液中的鈣含量過高,孩子成年後罹患各種結石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功能;

△極少數孩子長期補鈣過量,還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症”: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樑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補鈣補成這模樣,是否令人後悔不迭?

誤區二: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好都補鈣

事實上,每個能自行咀嚼進食、能吃塊狀食物、能在太陽底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一般不需要額外補鈣。兩歲以內的小孩子,因為咀嚼和消化能力有限,食物比較單調,戶外活動也比較少,最好補充一定量的鈣劑和魚肝油。魚肝油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降低腸道內的鹼性,促進鈣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這是確保寶寶不缺鈣的關鍵。

誤區三:補鈣劑越細越佳

基本上,這種觀念是受廣告的誤導,無論鈣粉的顆粒有多麼細(甚至有些廣告上說,他們的鈣劑已經“納米化”),鈣的吸收率也只在30%到40%之間,根本不存在所謂“95%”的吸收率。吃下鈣劑後,鈣首先進入血液中,形成含鈣細胞,之後再通過複雜的變化過程穿透骨頭最外面的硬層,固定到裡面的骨質中。補鈣劑的顆粒大小只是物理變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因此貴的不一定就好。

考慮到兒童的腸胃功能較弱,不要選擇鹼性較強的補鈣劑,如碳酸鈣、活性鈣等。0~2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600毫克的鈣量,其中400毫克完全可以從食物中取得,因此每天需補200毫克的鈣劑。父母可通過鈣劑中的含鈣量來換算控制,葡萄糖酸鈣、鈣爾奇D、龍牡壯骨沖劑都可以。

誤區四:所有的鈣劑都需要維生素D幫忙吸收,所以要給寶寶買“二合一”鈣劑

父母應慎給孩子服用大量添加維生素D的補鈣劑,尤其是同時在服用魚肝油的寶寶。因為服用維生素D過量,會產生積蓄中毒現象,使寶寶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心率不齊,還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傷。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既缺鈣又缺維生素D,寶寶皮下脂肪內的活性物質在陽光作用下也能轉換成維生素D,這種“自我合成”是最沒有副作用的。

因此,就算寶寶有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醫生也建議間斷口服一定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讓孩子曬太陽。之所以選擇“間斷補充”,是不想讓攝入的維生素D抑制孩子體內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

目前,也有新生代的鈣劑,如氨基酸鈣、蘇糖酸鈣、維生素C鈣等,可以達到30%以上的吸收率,不需要維生素D的説明,父母可為孩子選擇一些。

誤區五:牛奶加鈣,會產生“倍添效應”

“我們喝普通牛奶,我們給寶寶喝高鈣奶。”這種選奶方式對不對呢?專家們認為,以牛奶本身100mg/100ml左右的鈣含量汁,它本身已是種“高鈣飲品”,在牛奶中再添加鈣,實無必要。考慮到鈣的安全使用量,從今年初開始,上海已不再批准新的高鈣兒童營養牛奶面市。

在牛奶中添加鈣粉,也是“愛子心切”的行為誤區。因為牛奶與鈣一起服用,會產生酪化反應,不能被人體吸收。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服用鈣劑。

誤區六:複合鈣劑多多益善

市場上口碑響亮的鈣鎂合劑、鈣磷合劑,真的可以達到補充微量元素“雙管齊下”的作用?NO,恰恰相反,磷的攝入量過多,將與鈣化合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鈣排出體外,而鎂過量不僅影響到鈣的吸收利用,還會引起運動機能障礙。而因為食物與水源的問題,我國北方地區的寶寶攝入的磷和鎂都已超標,因此,媽媽們需小心,千萬別給寶寶服用含磷或含鎂的鈣劑。

No.4碘

碘少碘多都有害

在不少媽媽看來,補碘食品多多益善,孩子平時吃的零食有紫菜飯團(壽司)、海苔薄片、海苔餅乾,吃的奶粉中補充強化了碘元素,甚至平時吃的食鹽,也是高碘鹽。媽媽們都知道,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微量元素,缺碘兒童甲狀腺腫大,會通過內分泌影響到孩子的身高、體重、骨骼、肌肉的增長,還可能影響到嬰幼兒的腦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

因此,媽媽們覺得經常給孩子吃海帶冬瓜湯還不夠,薯片、餅乾、蛋糕、糖果,凡是想得到的零食,都要買海苔味的。食物補碘果然越多越好嗎?

其實,長期過量攝入碘元素,甲狀腺一樣容易腫大。一般兒童攝入碘的最高限量為每日800微克,城市裡營養條件比較好的兒童,常常超量攝入碘元素,這種蓄積到了孩子10歲以後,其“威力”就顯現出來:皮膚科醫生認為,很多10~12歲的兒童(包括女孩子),在例假和遺精尚未到來時,就長了滿臉的青春痘,近乎“毀容”,原因就是碘補多了,打破了正常的內分泌平衡,導致孩子體內雄性激素水準過高。

No.5硒

硒元素,用量最少,見效最早

“你家孩子吃富硒蛋了嗎?”最近,一種人體需求甚少,但作用不小的微量元素逐漸進入父母們的視線,因為很多專家正告說:缺硒是青少年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0~7孩子反復罹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人體對硒的要求甚少,如中國營養學1998年修訂的標準中,提出每天膳食中硒的供給量為:1~3歲20微克。4~6歲40微克,7歲以上50微克。

補硒,很難用單純的藥物供給。用各種安全的做法在食物中加強硒元素的供給,是可行的,如給蛋雞喂的飼料中添加硒元素後,產下的雞蛋更有利於兒童安全補硒。

補硒對孩子眼睛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酷愛閱讀、上網及讀譜練琴的孩子,普通存在過度用眼的問題,補硒對他們而言,尤為重要。近視、弱視等眼疾的生成,主要是眼內自由基攻擊晶狀體,使蛋白質凝固,蛋白質在晶狀體內堆積沉澱,最終導致晶狀體混濁,引發各種眼疾。硒是“抗氧化營養劑”,能清除晶狀體內的自由基,使晶狀體保持透明狀態。

此外,血硒指標偏低還可能使兒童反復感染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說明補硒能大大提高兒童的免疫力。補硒不可過量,食補最為安全可靠。硒在身體中的作用主要是抗氧化,它在一種消滅人體內自由基的酶當中擔當重要任務。缺乏它的時候可能導致心臟疾病和癌症高發,不過如果吃得過多也會導致毒性。現在有加硒的食鹽出售,很多種食品中也含有硒,不需要特別補充。

TIPS

保存鈣的小招數

1.平時吃一些小魚幹。

2.烹煮骨頭湯時,加點醋,有利於鈣的溶出。

3.燒菜時,加入乳酪或豆腐,後者鈣的含量很高。

4.避免讓寶寶被動吸煙。

TIPS

丟失鈣的陋習

A.牛奶過度加熱,破壞了其中的酵素,妨礙鈣的吸收。

B.在吃肉的同時喝牛奶,過多的動物性蛋白會使尿中鈣質的排泄增加。

C.貪吃速食食品。可樂類的飲料及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通常會添加磷酸鹽,而過量的磷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D.飲食太鹹。過量攝取納鹽會使鈣通過尿液流失。因此吃輔食的寶寶一天餵食1~2次稍鹹的食物即可。

E.骨頭湯裡放菠菜、竹筍等含草酸較多的蔬菜,一旦蔬菜中的草酸與鈣合成草酸鈣,鈣即很難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