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補氧

在擁擠的地鐵車廂裡, 頻頻犯困, 哈欠不斷;在門窗緊閉的辦公室裡, 恍恍惚惚、頭昏頭疼;在持續高強度狀態下工作, 白天疲累, 夜晚失眠……所有這些類似“亞健康”的身體反應, 都可能是機體缺氧造成的。

一個人不可以3分鐘沒有氧氣。 當人體吸入氧氣不足時, 同樣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短時的缺氧可能導致大腦靈敏度下降, 出現頭暈、頭疼、耳鳴、眼花, 甚至四肢無力等反應。 若缺氧狀態持續時間較長, 還會導致組織器官損傷, 加重疾病症狀。 比如缺氧與糖尿病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 糖尿病易造成組織需氧增加和供氧不足,

全身處於缺氧狀態, 導致微血管功能和結構損害。 若外界環境不能提供充足氧氣, 很容易促使病情進展。 應及時進行科學的高壓氧或常壓高流量吸氧治療, 對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發展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通常來說, 缺氧容易發生在以下人群中, 即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腦力工作者等。 年老會使身體出現生理性退化, 疾病則可能造成病變部位的損害, 兩者均會使身體獲取氧氣的能力降低, 對氧氣的利用率下降, 因而較易出現缺氧狀態。 高壓狀態下的腦力工作者多用腦過度, 耗氧量增加, 當單純的肺呼吸不足以滿足體內需氧量時, 就會出現缺氧表現。 此外,

腦外傷、大面積腦梗塞、心肺復蘇術後患者, 以及突發性耳聾患者等都可能出現急性缺血缺氧症狀, 在這種情況下需給予高壓氧治療, 以緩解病情可能造成的進一步損害, 促進神經功能修復。

對更多人來說, 短時的缺氧多出現在一些特定環境中。 比如, 密閉且人群密集的空間, 空氣污染嚴重的低氣壓環境等。 前者可以通過加強通風, 或離開密閉空間予以緩解;後者則有賴於採取更好的環保措施。 出現急性缺氧等不良反應時, 可考慮吸氧緩解不適。

醫學研究發現, 科學吸氧確實能夠給身體帶來種種好處, 比如提升大腦反應性, 改善睡眠, 減輕疾病症狀等, 但要提醒的是, 由於目前我國的制氧機市場不夠完善, 產品良莠不齊,

普通消費者不可輕信“有病治病、沒病保健”的宣傳, 缺氧易患人群最好到醫院相關科室諮詢, 確認自己是否需要家庭氧療, 應採取怎樣的保健或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 家用制氧機輸出的氧氣濃度應達到95%以上, 對保健人群來說, 氧氣流量通常為1~3升/分鐘, 每天吸氧時間為30分鐘左右。

適當進行有氧鍛煉能提高身體攜氧能力, 但到地下健身房跑步健身的方式並不好, 我們宣導, 經常到富氧的大自然環境中放鬆休整或慢跑, 並定期做健康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