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教你一妙招
艾灸是中醫理療的一種基本形式,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 這種艾灸要比針灸效果強很多, 而且有一些藥物治療不好的疾病, 通過艾灸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來去除疾病。 艾灸也是養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艾灸做身體護理, 能夠讓身體維持正常的活動, 讓全身血液變得活躍, 有利於調節人體健康, 還有利於消除疾病, 讓你的身體不再那麼疲憊。 在任何高溫情況下, 艾灸都能迅速進入人體內部, 即使內部有很多疾病細胞, 通過這種方式, 讓身體的血液在全身迅速流通。
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 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 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在正常情況下, 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 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 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 水分排不出去, 因此影響健康。 體內濕氣過重,
1、拔罐。
選穴:足三裡、梁丘、伏兔、髀關、水道及中脘(胃的募穴)。
治療時間:20分鐘。 每日一次, 15天為一療程。
2、艾灸。
胃脾除濕: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 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灸療可改善胃疾。 如果體內濕氣很重, 腸胃不適, 可每日或隔日1次, 連續施灸2—3周。 養生保健可每週1—2次。
頭暈頭痛、精神不振:臨睡前用溫熱水泡腳10分鐘, 擦乾後上床仰臥, 由他人將清艾條點燃, 對準足底湧泉穴施行溫和灸, 雙足每穴各灸15—20分鐘。 每日1次, 7日為一療程。
補腎固元:用艾條灸關元穴5—10分鐘, 或用艾罐灸30—40分鐘。
3、刮痧。
①、陰陵泉穴
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 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 比目魚肌起點上。 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 別讓體內濕邪太大, 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 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 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 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 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②、血海穴
屈膝, 在大腿內側, 髕底內側端上兩寸, 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 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
③、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 外踝尖上8寸, 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 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 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 尤其適合初秋裡濕邪較盛的人群, 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艾灸療法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 借灸火的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 通過經絡的傳導, 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 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法。
一、療法:
用梅花針在患處點刺, 然後在患處拔罐, 出一點淤血, 再在患處進行艾灸。 艾灸患處為主, 同時可兼顧艾灸大椎,
二、注意事項
切忌用艾灸罐在濕疹的部位施灸, 一定要用艾條在點刺後的患處施灸, 而且皮膚病施灸要用好一點的艾條。 艾條懸灸和皮膚保持一段距離, 比在患處扣艾灸罐要強很多。 如果在患處扣艾灸罐有些人這裡的濕氣排不出去, 會越灸越重。 就是灸皮膚病記住一定要用艾條懸灸。
最後, 用艾灸療法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如果對艾灸療法有疑惑的患者, 可諮詢專業醫師, 進行治療。
祛濕食療
1.小米:小米不含麩質, 不會刺激腸道壁, 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
小米粥很適合排毒, 有清熱利尿的功效, 營養豐富, 也有助於美白。
2.糙米:糙米就是全米, 保留米糠, 有豐富的纖維, 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 能整腸利便, 有助於排毒。
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漿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3.蘿蔔葉:蘿蔔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質, 有促進食欲、活潑腸道的作用, 也能改善便秘。
將洗淨瀝幹的新鮮蘿蔔葉打成汁, 再加入少許蜂蜜一起飲用, 常喝可排毒和保健。
4.川七:川七葉片含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 並能治療習慣性便秘, 減少身體負擔。
川七葉、番茄、苜蓿芽、黃甜椒、奇異果等蔬果, 加上綜合堅果與少許的百香果汁或蘋果醋混合打成汁飲用。
5.醋:醋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可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消除疲勞,還有利尿通便的效果。
每天早晚用過餐後,各喝一次稀釋過的醋,適量飲用有助健康。
6.紅豆:紅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
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呢?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5.醋:醋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可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消除疲勞,還有利尿通便的效果。
每天早晚用過餐後,各喝一次稀釋過的醋,適量飲用有助健康。
6.紅豆:紅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
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呢?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