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紫薇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拼音名】Zǐ Wēi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Crapemyrtle

【來源】

藥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 洗淨, 切片, 曬乾, 或鮮用。

【原形態】落葉灌木小喬木, 高達7m。 樹皮平滑, 灰色或灰褐色。 枝幹多扭貢, 小枝纖細, 有4棱, 略成翅狀, 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幾無葉柄;葉往紙質, 橢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 長2.5-7cm, 寬1.5-4cm, 先端短尖或鈍形, 有時微凹, 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 無毛或下麵沿中永有微柔毛;側脈3-7對。 花淡紅色、紫色, 常呈圓錐花序頂生;花梗長3-15mm;花萼長7-10mm, 萼筒外部無棱槽, 先端通常6淺裂, 裂片卵形;花瓣6,

皺縮, 長12-20mm, 有長爪;雄蕊36-42, 外面6枚著生於花萼上, 比其餘長, 花藥大, 綠色;雌色;雌蕊1, 花柱細長, 柱頭頭狀。 蒴果橢圓狀球形, 長1-1.3cm, 成熟時紫黑色。 種子有翅, 長約8mm。 花期6-9月, 果期9-12月。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 有分枝, 長短大小不一。 表面灰棕色, 有細縱皺紋, 栓皮薄, 易剝落質硬, 不易折斷, 斷面不整齊, 淡黃白色, 無臭, 味淡微澀。

【化學成份】根含穀甾醇(sitosterol), 3, 3`, 4`-三O-甲基並沒食子酸(3, 3`, 4`-tri-O-meethylellagic acid)等[1]。

【性味】味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止血;止痛。 主痢疾;水腫;燒燙傷;濕疹;濕疹;癰腫瘡毒;跌打損傷;血崩;偏頭痛;牙痛;痛經;產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或煎水洗。

【注意】孕婦忌服。

【附方】①治癰疽腫毒, 頭面瘡癤, 手腳生瘡: 紫薇根或花研末, 醋調敷。 亦可煎服。

②治牙痛:紫薇根煮豬精肉食。 ③治白痢: 紫薇根水煎服。 (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④治赤白痢疾, 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紫薇根、葉各五錢。 煎服。 (江西《中草藥學》)⑤解黃藤中毒: 紫薇根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各家論述】《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