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昆布丸的功效與作用

對於昆布丸, 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 甚至服用過, 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 沒有聽說過的沒關係, 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麼是昆布丸。

【處方】 昆布60克(洗去鹹汁)通草30克 羊靨2具(炙)海蛤30克(研)馬尾海藻30克(洗去鹹汁)

【制法】 上五味, 共研細末, 煉蜜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治癭氣, 胸膈滿塞, 項頸漸粗。

【用法用量】 細細含咽汁。

【注意】 服藥期間, 忌食生菜、熱面、炙肉, 蒜、筍。

【摘錄】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廣濟方》

【處方】 昆布2兩(洗去鹹味), 羚羊角屑1兩, 陳橘皮1兩(湯浸, 去白瓤, 焙), 赤茯苓2兩, 木香1兩, 射干1兩, 旋覆花1兩, 前胡2兩(去蘆頭),

川升麻1兩, 郁李仁2兩(湯浸, 去皮, 微炒), 桔梗2兩(去蘆頭), 紫菀1兩(去苗土)。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氣, 咽喉噎塞, 全不思食, 肩背氣壅, 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不拘時候, 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五十

【別名】 通氣丸

【處方】 昆布2兩(洗去鹹汁), 通草1兩, 羊靨2具(炙), 海蛤1兩(研), 馬尾海藻1兩(洗去鹹汁)。

【制法】 上煉蜜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氣癭, 胸膈滿塞, 咽喉項頸漸粗。

【用法用量】 通氣丸(《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方中通草, 《聖濟總錄》作“木通”。

【注意】 忌生菜, 熱面, 炙肉, 蒜, 筍。

【摘錄】 《外台》卷二十三引《廣濟方》

【別名】 昆布丹

【處方】 昆布1兩(洗去鹹味), 海藻1兩(洗去鹹味), 龍膽草(去蘆)1兩, 檳榔半兩, 甜葶藶1兩(隔紙炒紫色, 研細), 牽牛子半兩(炒)。

【制法】 上為細末,

麵糊為丸, 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小兒項癭。

【用法用量】 昆布丹(《普濟方》卷四○五)。

【摘錄】 《衛生總微》卷十九

【處方】 昆布(洗去鹹, 炙)1兩半, 海藻(洗去鹹, 炙)1兩半, 蒺藜子(炒, 去角)1兩半, 蕪荑仁(炒)1兩半, 檳榔(銼)1兩半, 枳殼(去瓤, 麩炒)2兩, 大麻仁(研)2兩, 木香3分, 黃耆(銼)3分, 訶黎勒(炮, 去核)3分, 陳橘皮(去白, 炒)1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 炒, 研)1兩, 菟絲子(酒浸1宿, 別搗)1兩。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陰疝腫大偏墜。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 昆布(洗去鹹, 焙末)1兩, 舂杵頭細糠1合。

【制法】 上用老牛涎1合, 生百合汁1合, 2味慢火煎, 入蜜攪成膏, 搜前藥和丸, 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膈氣噎塞, 食物不下。

【用法用量】 含化咽津。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處方】 昆布1兩半(洗去鹹味), 羚羊角屑半兩, 柴胡3分(去苗), 麥門冬1兩半(去心, 焙),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天門冬1兩半(去心, 焙), 木通3分(銼), 檳榔3分, 訶黎勒皮1兩半, 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 微炒), 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射干半兩, 川樸消1兩, 桂心1兩, 百合1兩, 紫蘇子半兩(微炒), 陳橘皮3分(湯浸, 去白瓤, 焙)。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五噎, 喉咽妨塞, 食飲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不拘時候, 以熱酒送下;夜飯後, 取1丸如彈丸大, 綿裹, 含化咽津。

【摘錄】 《聖惠》卷五十

【處方】 昆布1兩(洗去鹹味), 訶黎勒皮1兩, 檳榔1兩, 松蘿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 銼), 桂心半兩, 海藻1兩(洗去鹹味), 木通2兩(銼)。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癭氣初結,

咽喉中壅悶, 不治即漸漸腫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食後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五

【處方】 昆布(洗)1兩, 海藻(洗)1兩, 小麥1兩(好醋煮幹)。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杏核大。

【功能主治】 一切癭瘤, 不問久新。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食後噙咽。

【摘錄】 《濟生》卷八

【處方】 昆布8分(洗), 乾薑6分, 犀角6分(屑), 吳茱萸4分, 人參8分, 馬尾海藻4分(洗), 葶藶子6分(熬), 杏仁8分(去皮尖, 熬)。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冷氣築咽喉, 噎塞, 兼癭氣。

【用法用量】 空腹以飲服。

【注意】 忌生冷, 粘食, 陳臭等。

【摘錄】 《外台》卷二十三引《廣濟方》

【處方】 昆布3分(洗去鹹味), 赤茯苓3分,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甘草1分(多微赤, 銼), 半夏半兩(湯洗7遍, 去滑), 乾薑1分(炮裂, 銼), 木香半兩, 訶黎勒皮1兩, 檳榔3分。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胸痹氣悶, 喉中噎塞。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不拘時候, 以溫酒送下。

【摘錄】 《聖惠》卷四十二

【處方】 昆布2兩, 海藻2兩, 芍藥2兩, 桂心2兩, 人參2兩, 白石英2兩, 款冬花2兩, 桑白皮2兩, 茯苓2兩半, 鐘乳2兩半, 柏子仁2兩半, 紫菀1兩, 甘草1兩, 乾薑1兩6銖, 吳茱萸1兩半, 五昧子1兩半, 細辛1兩半, 杏仁100枚, 橘皮5合, 蘇子5合。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婦人胸中伏氣。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酒送下, 1日2次。 加至40丸。

【摘錄】 《千金》卷三

【別名】 吳茱萸丸

【處方】 吳茱萸4兩, 蓽茇4兩, 茯苓4兩, 白術4兩, 曲葶藶(熬)4兩, 昆布4兩(洗), 杏仁(去皮尖, 熬)3兩, 枳實(炙)3兩, 大黃3兩, 乾薑3兩, 旋覆花1兩半, 橘皮3兩半(1本有半夏6兩, 以湯洗熬之, 射干3兩。 又1本無旋覆花、乾薑、大黃、杏仁、橘皮)。

【制法】 上為末, 蜜和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腳氣夏盛秋歇, 毒氣既謝, 風緩猶在, 若諸病皆退, 但苦食腹脹不安, 為氣在咽喉, 吐不出, 咽不入, 心悶痰滿, 食已吐酢水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 1日2次。 利多減之, 不利加之, 常令微利, 覺病退則止, 發便服之。

【注意】 不可常服, 令人瘦。 忌羊肉、餳、桃、李、雀肉、酢物。

【摘錄】 《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

【處方】 昆布8兩, 射干4兩, 茯苓2兩, 乾薑2兩, 羚羊角屑3分, 橘皮3分, 杏仁5分(去皮尖雙仁, 炒), 蓽茇6分, 吳茱萸6分, 大黃6分(大小便閉澀者, 大黃無不須用)。

【制法】 上為末, 蜜和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氣消脹。 主諸腳氣, 定時候間滿腹脹, 不能食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 利多服7丸, 以意消息。 氣發服已前丸得定, 如不定, 作檳榔皮湯壓之。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錄】 方出《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五

【處方】 大黃1兩,消石1兩,海藻(洗)1兩,水銀1兩,昆布3兩(洗),苦瓠瓣40枚,葶藶半升(熬),通草2分,桃仁50枚(熬)。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胸滿上氣。

【用法用量】 先食服3丸,1日2次。

【摘錄】 《外台》卷十引《古今錄驗》

【處方】 昆布2分,松蘿2分,海藻5分。

【制法】 上為末,白蜜為丸,如李子大。

【功能主治】 癭病。

【用法用量】 含咀嚼,咽其汁,日3次,夜1次。

【摘錄】 《醫心方》卷十六引《陶氏效驗方》

【處方】 昆布、海藻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杏核大。

【功能主治】 頸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癭者。

【用法用量】 含,稍稍咽汁,1日4-5次。亦可酒浸服。

【摘錄】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肘後方》,名見《醫心方》卷十六引《范汪方》

【處方】 昆布3分(洗去鹹味),茴香子半兩(微炒),木香1分,甘草(多微赤,銼)1分,黃柏(銼)1分,丁香1分,爛牡蠣(生用)1分,銅青1分。

【制法】 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骨疳攻注,連腎外囊腫脹,或疼,或偏墜。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3丸,空心以熟甘草煎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二

【處方】 昆布8兩(炙),海藻7兩(洗,炙),小麥1升(熬),海蛤5兩,松蘿4兩,連翹2兩,白頭翁2兩。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癭瘤,諸瘺。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稍加至30丸。

【摘錄】 《醫心方》卷十六

像昆布丸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再經過反復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後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什麼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

【注意】 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錄】 方出《外台》卷十九引蘇恭方,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五

【處方】 大黃1兩,消石1兩,海藻(洗)1兩,水銀1兩,昆布3兩(洗),苦瓠瓣40枚,葶藶半升(熬),通草2分,桃仁50枚(熬)。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胸滿上氣。

【用法用量】 先食服3丸,1日2次。

【摘錄】 《外台》卷十引《古今錄驗》

【處方】 昆布2分,松蘿2分,海藻5分。

【制法】 上為末,白蜜為丸,如李子大。

【功能主治】 癭病。

【用法用量】 含咀嚼,咽其汁,日3次,夜1次。

【摘錄】 《醫心方》卷十六引《陶氏效驗方》

【處方】 昆布、海藻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杏核大。

【功能主治】 頸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癭者。

【用法用量】 含,稍稍咽汁,1日4-5次。亦可酒浸服。

【摘錄】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肘後方》,名見《醫心方》卷十六引《范汪方》

【處方】 昆布3分(洗去鹹味),茴香子半兩(微炒),木香1分,甘草(多微赤,銼)1分,黃柏(銼)1分,丁香1分,爛牡蠣(生用)1分,銅青1分。

【制法】 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骨疳攻注,連腎外囊腫脹,或疼,或偏墜。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3丸,空心以熟甘草煎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二

【處方】 昆布8兩(炙),海藻7兩(洗,炙),小麥1升(熬),海蛤5兩,松蘿4兩,連翹2兩,白頭翁2兩。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癭瘤,諸瘺。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稍加至30丸。

【摘錄】 《醫心方》卷十六

像昆布丸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再經過反復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後才會運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現什麼不適,一定要即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