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掌葉蓼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Zhǎnɡ Yè Liǎo

【別名】屈草、豬草、大辣蓼、九龍天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掌葉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palmatum Dunn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全草,

切段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高約1m。 莖直立, 帶紫紅色, 有縱棱, 多分枝, 被短柔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2-9cm, 有縱肋, 被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 長1-2cm, 脈紋顯著, 被伏毛, 先端無睫毛;葉片掌狀, 直徑6-12cm, 有5-9個掌狀深裂, 裂片近菱形, 基部2個裂片較小, 近披針形, 先端長漸尖, 基部凹下, 上面有伏毛及短柔毛, 葉脈及葉緣有伏毛。 頭狀花序排成聚傘狀, 花序軸被短柔毛及伏毛, 苞片線形, 密被粗毛及短柔毛;花梗短, 花被5深裂, 淡紅色, 脈紋明顯;雄蕊8;花柱3, 柱頭頭狀。 瘦果卵形, 三棱, 淡褐色, 有點狀花紋。 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濕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 多分枝, 棕紅色至紫紅色,

表面有縱棱線紋, 被短柔毛, 斷面中空。 葉多皺曲, 展平後葉片掌狀, 5-9掌狀深裂, 裂片近菱形, 基部2裂片較小, 近披針形, 先端長漸尖, 基部深凹, 表面有伏毛及短柔毛;托葉鞘斜截形, 有明顯脈紋, 膜質, 有伏毛。 頭狀花序排列成聚傘花序狀;花被淡紅色, 有明顯脈紋。 瘦果卵形, 有3棱, 淡褐色, 有點狀花紋。 氣微, 味微澀。

【性味】苦;酸;性涼

【功能主治】止血;清熱。 主吐血;衄血;崩漏;赤痢;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外用:適量, 鮮葉搗敷;或幹葉研粉撒布。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