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水蝦子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huǐ Xiā Zǐ Cǎo

【英文名】Herb of Creeping Falsepimpernel

【別名】田素馨、紫熊膽、水辣椒、定經草、羊角草、田香蕉、飛凰草、米碎草、白芽江、蟹叉草

【來源】

藥材基源:參科植物泥花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nia antipoda (L.) Alston[Ruel-lia antipoda L.;Ilysanthes antipoda (L.)Merr.]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高10-25cm。 根須狀成叢。 莖幼時稍直立, 長大後多分枝, 基部匍匐, 下部節上生根, 莖枝有溝紋, 無毛。 葉對生;無柄或基部漸狹為抱莖的短柄;葉片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 長1-3cm, 寬0.5-1cm, 先端漸尖或鈍, 邊緣具疏成總狀著生, 花序長達15cm;苞片鑽形;花梗有條紋, 先端彎粗;花萼鐘狀, 5深裂, 裂片條狀披針形,

具短硬毛;花冠紫色、紫白色或白色, 長約1cm, 上唇2裂, 下唇3裂;雄蕊4, 2枚能育而不突出, 花藥互貼, 2枚退化;子房上位花柱細, 柱頭扁平, 片狀。 蒴果圓柱形, 先端漸尖, 長為宿萼的2倍或更多。 種子為不規則三棱狀卵形, 褐色, 有網狀孔紋。 花、果期春季至秋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水田邊及潮濕的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腫。 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泄瀉;熱淋;目赤腫痛;癰疽疔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鮮品30-60g;或搗汁;或泡酒。 外用:鮮品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四川中藥志》:治跌傷、扭傷和折傷。

2.《泉州本草》:清熱解毒,

逐瘀破血, 通淋利小便。

【摘錄】《中華本草》